第三章 蔥嶺守捉(3)叛軍老卒-《真桃花石帝國》
第(1/3)頁
楊承恩今年四十八歲了,他是則天圣皇后久視元年(700年)十歲光景跟著孫萬榮叛軍家屬來到安西的,那時孫秀榮還未出生,他的父親已經十五歲了,雖然孫秀榮的爺爺是孫萬榮的義子,且在叛亂后與孫萬榮一起戰死了,但孫萬榮的義子實在太多,朝廷根本無法一一分辨,故此讓孫秀榮一家逃過一劫。
這是一般的看法,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自從三年前、兩年前孫秀榮的父親、母親分別因病離世后,楊承恩就像照顧自己的親兒子一樣照顧孫秀榮,但他也知道,此子非同尋常,蜷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從去年年初他進入守捉使的眼簾之后已經不需要的他的護佑了,但楊承恩依舊照拂有加。
楊家與孫家緊挨著,蔥嶺守捉城在后世叫塔什庫爾干,意思是石頭城,說的是這座建在小山上,方圓約莫四里的城池城墻是由石頭砌成的,當然了,純粹由石頭砌成自然不成,中間的縫隙是用泥土夯實后填就的。
至于城里,與大唐所有城池一樣,一條十字大街將城池分成了四個坊區,其中半個城區都被軍卒占據了,另外半個坊區則是農戶、牧戶、商戶、匠戶所在,而被發配到這里的五百戶叛軍家屬后代大部分住在城里,只有外出勞作時才去城外。
在城外,由于大量河流從冰川、雪山上流下,幾萬年以后形成了一處方圓約莫一百平方公里的平坦河谷地帶,其中大約有一半面積適合耕種,最合適耕種的大約有五萬畝,對于五百戶農戶來說足夠了,每戶人家能夠分得一百畝田地。
在這個時代,蔥嶺守捉城附近無霜期比后世長一些,一般情形下有四個月,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安安穩穩種下糧種并正常收獲還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沒有別的,就算到了五六月份,一場不期而至的風雪就會將剛剛種下的禾苗凍死。
不過對于曾經在西伯利亞種過地的孫秀榮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事,在三月份還是冬季的時候他就將麥子種下了,不過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麥田就像尋常人家的蔬菜田一樣都搭了棚子,在種子發芽以及長成大約半尺高這一段最關鍵的時刻可以免受風雪的肆擾,當然了,在白日里你必須將棚子上的茅草扒開讓禾苗盡量享受陽光,與其他人,包括以前的當地喝盤陀人將種子種下后基本不管不同,這樣的耕作方式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
但孫秀榮做到了,不僅他做到了,一年之后,見到孫秀榮的成果后,一部分農戶也有樣學樣,然后就基本保證了蔥嶺守捉城糧食的供應。
就這一項,孫秀榮就功莫大焉,于是他就進入了守捉使喻文景的法眼。
當喻文景接見孫秀榮后,才發現此人不僅是一個好農夫,手上的功夫也絲毫不差,在談吐上也不時冒出真知灼見,當然了,以孫秀榮的謹慎,肯定不會驚世駭俗,饒是如此,也將喻文景驚到了。
他趕緊讓自己身邊掌管戶籍檔案的錄事查了孫秀榮的底細。
這一查就發現端倪了。
“原來如此”
對于前犯官家屬,后來的府兵檔案除了守捉使以及錄事可以查閱外,其他人是不能隨意翻閱的,此后喻文景對孫秀榮便愈發器重起來。
雖然了解了孫秀榮的底細,但他并沒有對其他人說起,因為他在與孫秀榮的交談中發現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世。
“這就有意思了”
至于一直對孫秀榮照顧有加的楊承恩,其身世也并不簡單,但二十五歲的守捉使也沒有點破。
守捉城的城墻是由石頭混合泥土砌成的,但城里的建筑物除了以前的王宮、現在的守捉使府邸,剩下的大多是土坯房,與中原不同的是,其屋頂大多是平的,但也有一個小院子,院子的三邊都是土坯房舍,一邊是院墻。
正中的房舍自然是客廳和臥房,兩邊的一處是灶房,一處則是雜物房和牲口房。
以前,在中亞局勢相對穩定時,喝盤陀的農戶大多住在外面,不過在突厥汗國滅亡后,不少部族都流亡到了蔥嶺一帶,加上阿拉伯帝國的興起,也將一些原本屬于波斯帝國的部族驅趕到了這一帶,這些部族都是游牧部族,這時的游牧部族,劫掠是他們的天性,而能夠穿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商戶大多也是在商人和強人之間搖擺不定的,故此若是住在城外肯定不完全。
由于丁口不多,大唐接手喝盤陀城后,干脆將所有的農戶、部分牧戶遷到城里居住,如此一來,由于牲口眾多,城里便時時彌漫著一股難言的味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临泽县|
凌云县|
章丘市|
阳城县|
伊春市|
五大连池市|
吴江市|
丹东市|
延川县|
土默特左旗|
杂多县|
英德市|
三江|
紫金县|
藁城市|
连州市|
武威市|
黎川县|
蓬安县|
台南市|
凤庆县|
乌兰察布市|
天柱县|
旺苍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阳春市|
芦山县|
简阳市|
延长县|
梓潼县|
出国|
花垣县|
郸城县|
高唐县|
鱼台县|
新乡市|
昔阳县|
汝南县|
怀来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