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暴躁的寧氏傳統-《科技之錘》
第(1/3)頁
互聯網時代讓人們意識到了一個曾經沒有想過的問題,那便是真相到底是什么?
當每天都在被過剩的信息轟炸時,不說分辨某件事情內在的成因,光是要分辨真假便已經要人用盡全身力氣。
人們在網絡上發聲的時候,下意識的都會主要敘述對自己有利的內容,即便他說得的確是真相,但最多也就是片面的真相,即便如此也足夠無數人做出錯誤的判斷。要解決這種問題,往往需要媒體人能夠不帶主觀意識,客觀的對所報導的每件事做更完整的描述。
但很遺憾,自媒體時代出于對流量的追求,別說讓媒體人不夾雜客觀情感公正、全面的去報導一個事件了,不為了流量博眼球的選擇性報道,已經算是很有媒體人的節操了。
記者的職業操守中為了防止羅生門的出現有這么一條規則,即凡是涉及到利益沖突的報道,必須采訪三方;有利益糾紛的兩方,以及了解真相的第三方。這是傳媒專業大一就應該學習的內容。
但公正的報道往往沒了拍案驚奇的效果,偏偏博眼球跟獵奇的標題跟報道內容往往還能很吃香,直接導致想要正兒八經認真做內容的媒體人做出的內容反而無人問津。劣幣就這樣驅逐良幣,于是人們每天都可以因為各種熱搜上的新聞不停感動著、憤怒著、熱血者,直到突然反轉……
到了現在許多人甚至已經習慣了讓各種熱點事件多飄一會,不會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等待著最終情節的反轉。
這次也是一樣。
勁爆的新聞當然要有驚爆的標題。
比如:“最年輕院士三月獎評語發表出格言論竟然因為他!”、“沉默了三年,寧為終于忍不住了!”
但其實這樣的標題已經很溫柔了,更夸張的也是有的,比如:“三月獎公平性被世界質疑,竟因為三月獎發起者寧為干出這種事情!”
類似的標題大概就跟曾經“林俊杰、周杰倫演唱會上雙基反目,數萬歌迷見證下互罵對方不是男人”差不多的意思。看標題就讓人感覺腎上腺素飆升,點進去看看內容發現是老周演唱會上邀請了林做嘉賓,兩人同唱了一首做什么男人。
這種報道其實惡意并不大,主要還是博人眼球,但有些報道不但標題驚悚,內容也挺驚悚的,大概也算是遂了寧為的意了,直接挑明了寧氏學閥的概念,甚至很篤定的給出了結論,“寧為這次評分,需要三月獎多花費十年時間來得到全世界科學家的認同。甚至可能讓三月獎從此無緣成為跟諸如諾貝爾獎、圖靈獎同等地位的獎項。”
更可怕的是還有自媒體直接從這一點引申出華夏國內沒有科研土壤的結論,在好的科學家在華夏這片土地上都得墮落。比如曾經的寧為,多好的孩子啊,評上院士之后,依然是飄了。
曾經的屠龍少年終于活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這也就是曾經阻攔屠龍少年最大的反派是一位美國德高望重的教授,不然這些人大概還能引申出更多的感慨。
不過這些消息也成功將這事推上了熱搜,更讓張丁喜這個名字被大眾所熟知。
甚至有人專門把張丁喜的論文付費下載,當然能不能看懂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總之,寧為跟張丁喜因為三月獎的公布占到了風口浪尖,連帶著現在寧為手底下第一批博士生也一個個被曝光了出來。人們依然對于他們的研究方向是不太感興趣的,但是對他們這些人還挺感興趣。
所以為什么是張丁喜?!師生之間有什么py交易?
……
對于網絡上輿論被帶歪這件事,其實并沒有給院子里這幫人帶來什么影響。
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大概是寧為又跟田導談了一次話,然后在學生群里發了句“大家安心抓緊時間做研究,天天上網小心畢不了業”的威脅性話語。
是的,對于寧為來說,三年前他就從來不會把媒體上的報道當回事,三年后更不會因為這些選擇性報導產生一絲悸動的情緒。
有人總想借機抹黑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習慣了便好。
曾經有了點憋屈就想第一時間懟回去,終究還是不太成熟了。男人有了孩子之后,終歸是豁達了許多,或者說寧為壓根就懶得跟毫無瓜葛的一幫人較勁。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推波助瀾的報導其實還有些好處。
把張丁喜炒熱,順帶著把現在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炒熱,這樣等到一套技術標準正式對外公布之后,也能有足夠的熱度。
科技工作其實不需要太多熱度,但對于相關投資的企業做產品推廣來說,卻是需要的。
但寧為顯然忘了寧班那群孩子們還年輕、還熱血、還正處于斗志最為強大的人生階段。他們真實的科研能力可能還不如師兄師姐,但是對于人工智能軟件層面最為理解,更最會使用現有人工智能平臺的一幫天才學生。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有已經成功好多回的寧社做后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德化县|
光泽县|
米易县|
石门县|
孝感市|
山阴县|
峨眉山市|
巴林左旗|
昆明市|
法库县|
两当县|
清徐县|
阜新|
华容县|
武邑县|
于都县|
八宿县|
称多县|
阿克苏市|
鄯善县|
敦煌市|
应用必备|
海宁市|
密山市|
嵊州市|
承德县|
若尔盖县|
贵定县|
云龙县|
韶关市|
枣庄市|
朝阳县|
西城区|
辽阳市|
本溪|
荆州市|
商城县|
龙泉市|
彩票|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