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謹言在男主角姓名的選擇上決定采用國內最普遍的一個名字——張偉。 據說全華國叫這個名字的人有幾十上百萬。 《月球》原本的男主角叫山姆-貝爾,而山姆恰好就是美國擬人化的名字。 很多時候直接用山姆大叔代指美利堅。 作為講訴克隆人電影的主角,張偉這個名字的確很有普遍性,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這樣的人,會讓觀眾們覺得覺得足夠親切并且富有代表性。 至于機器人的名字李謹言決定保持不變,依舊叫這個名字。 他現在的身份是寫劇本的導演,一邊寫作的時候就一邊在思考這個場景應該怎么拍攝。 比如張偉一號跟張偉二號如何同框出現并且互動。 娛樂圈雙胞胎不少,但是李謹言并不需要找那樣的演員,而是希望由一個演員單獨完成。 “等會兒可以試試看,盡量多用幾種方法拍吧。” 在他腦海中有各種各樣的解決方式,既有學校教的傳統模式,又有現代特效摳像換臉技術,只是不知道哪一種更加適合而已。 或者說幾種方式都結合起來,具體看那一場戲的需求。 現在的影視圈內,科幻片就離不開視覺效果,外星人、宇宙飛船大戰亦或者是花樣繁多的超時代武器等等,場面越來越宏大。 李謹言知道自己這部電影的票房可能不太好,沒有別的電影那么多視覺特效來吸引觀眾,而是將視覺特效用來給電影營造氛圍。 電影里面需要用到特效的就是主角出月球基地之后,而那涉及到的場景非常少,特效跟模型結合的話可以降低足夠多的成本。 主要就是月球車、采礦車、信號屏蔽塔以及月球上的景觀、從月球看向地球等等。 正因為邊寫邊思考,李謹言的進度并不是特別快。 之前路演的時候就開始寫,一直到現在才總算是將初稿給寫完。 既然叫初稿,那么中間肯定要經過很多遍修改,甚至需要演員幫忙。因為演員進入到角色狀態后,會根據邏輯事件以及情感走向判斷這句臺詞是否恰當,或者這個動作是否合理。 李謹言甚至打算讓主演進組好好訓練一下,最好能夠將月球上面移動時候的輕盈感拍攝出來。 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而原本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直接規避了這一點,主角進入基地之后立即跟地球上面一模一樣。 當然,李謹言也知道全片都模擬那種微弱重力的狀態其實很難拍攝。 要么就直接失重,要么就跟地球一模一樣,六分之一重力這個概念非常難把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