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嗯!是時候好好管教管教了!”二郎趙英杰摸了摸有些生疼的腦袋,想想沐華的作派,也微微有些頭疼,一本正經道。 趙家院子里,一副哥慈弟賢的模樣。這時,吳嬸已將外出撒野的小沐華找了回來,氣氣憤憤拉著她洗漱去了。 院子里,大郎和二郎繼續商量。 “嗯!”趙清風也重重的點點頭,然后又道,“最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 大豐朝立國數百年,教育體系已相對完善,有教授學文的儒學院,學武的有武學院,學道的有道學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而且多是官辦,收費便宜。 雖然民間武、道教派林立,甚至有很多隱世門派,但對于尋常家庭來說,大多是可遇而不可求。官辦學校無疑是大多數家庭啟蒙首選。 但對于大多數平民家庭來說,裹腹尚是難事,受教育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因材施教?”二郎眼前一亮,大哥最近總是變得很有文采,時常能夠飆出金句,還是直抵人心扉那種。 比如,上一次大哥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被學院夫子贊嘆不己,還說非大徹大悟之人不能說出此言,甚至還起了借家訪之機見大哥一面的心思。哼!幸好我機靈給推了,沒讓他如愿。否則,他又要驕傲了。 “文有儒學院,武有武學院,道有道學院……小妹性格頑劣,生性好動……”趙清風沉思片刻,腦海里又想起梅花舞的女暴龍形象,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沉吟片刻,道,“以小妹這個性子,應該把她送去儒學院讀書習文……” “嗯!小妹生性活潑好動……因材施教嘛……是該送去儒學院讀書習文……”二郎趙英杰也作深思狀,點頭附合。 “好,就這樣定了,送去儒學院好好讀書習文……明天就叫吳嬸送去插班啟蒙……讓夫子去頭疼吧!”趙清風一錘定音。 兩人剛剛商量完小妹趙沐華的事,門口就傳來了咚咚的敲門聲。 二郎趙英杰主動走上前去開門。隨著收入增多,趙清風的家庭地位也水漲船高,頗有一家之主的風范。比如像開門這種小事,自然不會再親自前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