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錯,”趙樞坦然地點頭,“如果弄好了,可以抵十萬大軍。” · 烏達補等人坐船戰戰兢兢越過渤海,在登州登陸。 他們一路上并沒有遭遇攻殺習不失的海盜,也沒有跟高麗水軍發生沖突,上岸之后總算是松了口氣。 當地的文官聽說是金人的使者,不敢怠慢,趕緊一路好酒好菜伺候送入開封。 除了烏達補和宗雅,這一行還是三十多個女真的貴族子弟,年紀最大的烏達補26歲,年紀最小的才12歲,他們一路海上顛簸,現在得到了這樣的待遇,心中對大宋都有了不少的好感。 大宋的官員都是妙人。 這一路,他們帶金國人看的都是大宋的市井繁華,吃的都是好酒好菜,聽得都是名家絲竹。 這一路的生活比他們之前在金國最好的時候都好的多。 別的不說,那些被俘的遼國庖丁為什么就做不出這種讓人忍不住瘋狂分泌口水的菜肴,為什么沒有這種入口綿軟卻后勁悠長的美酒。 這才是生活啊。 “這就是大宋嗎……” 女真人之前就聽說許多遼人的夢想是下輩子做大宋人。 以他們的文化水平,之前還沒法體會當宋人是如何美好,現在他們終于體會到了。 天氣漸漸炎熱,大宋的官吏非常貼心地給他們換上了雪白的絲綢儒袍,白天可以品嘗香茗,晚上還有用硝石制冰冰鎮下來的酸梅湯。 前額光溜溜梳著兩道發辮的宗雅和烏達補等人穿著在金國只有勃極烈才能穿得起的絲綢,頓感全身珠光寶氣,充滿魅力。 “阿兄,剛才那女子似乎一直在看我,面露微笑。 她們是不是從沒有見過我這種雄壯英俊的男兒?” “定是,兄弟這身扮相,在天下都是一等一的男子。” 一群金國的貴族子弟互相吹捧著,可他們很快就發現,那些路人只是看著他們光溜溜的腦袋和腦后的兩道辮發,像看猴一樣。 看著身邊穿綠袍、系玉帶、頭戴烏紗幞頭、梳洗地極好地長須飄飄,說話溫柔和氣地文官輕輕搖晃手中輕搖紙扇,這些金人第一次感覺到了一股鄙陋和內疚。 以前遼人說他們野蠻他們還不以為意。 可現在…… 他們是真的恨不得搞個地縫鉆下去。 于是,當天夜里,在宗雅的帶領下,所有的金國貴族子弟開始修剪自己蓬亂的胡須,都弄成了大宋文官溫和細膩的長須。 宗雅以烏紗幞頭遮住自己的禿頭,又做員外打扮,在腰間懸掛一把文士劍,自己都感覺精氣神大有長進。 果然,這才是大國風雅。 之前這發型是什么玩意啊。 不愧是大宋…… 想到撻懶對大宋贊不絕口,金國眾人都開始動起了學習大宋文化的念頭。 烏達補比較冷靜,他想起他們是來學習火藥的技法。 傳說中的這先進火藥大師名喚黃裳,是世間一等一的道學大師,烏達補要求宋人給他們提供一些黃裳的著作,看看能不能在見到這位老師之前先了解一下老師的思想。 那些官吏一口答應下來,給他們弄來了一大堆黃裳的詩詞,又找來歌女給他們唱起了《減字花木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