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太子的皇莊建設計劃-《我要做明世祖》
第(1/3)頁
在公田之內搞集體行動,可以省下很多物資,可以提高農戶們的生活質量,起碼歷史已經證明了,在生產力不夠,資源不夠的時候,團結一致搞大事才是真出路。
這在大明是可以推行的。
因為老朱同志為后世子孫謀劃深遠,各方面都定好了制度,其中有一項,就是公田。
那是直接屬于朝廷的田地,要說誰當它的主人,那便只能是皇家了。
實際上在明朝前中期,賜予宗室的田地很多都是公田,可見朱家人所據財富的龐大。
所以農莊這個動作,只在于統治者想不想干,而不是在于他們有沒有足夠的條件。
而公田農莊制的缺點,則是在于不容易讓人走上富裕的道路。
但這不是問題。
對于這個時代的農民來說,只要能讓他們吃上飯,哪怕只能吃個半飽,也是足夠幸福的生活。
很少有底層的農戶會期望著自己發財。
朱見濟的目標也不是讓他們發財成富翁,而是要向自己,向全天下表明,實行農莊制度,是可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
從古至今,阻礙人類獲得幸福的,基礎是生產力,但主要原因卻是分配的問題!
可歷史又說明了,絕對的平均不會存在,階級的差距也不會被消滅。
永遠都會有人上人。
甚至朱見濟作為日后的改革者,也是絕對的高等階級。
他只能盡自己的努力,減輕底層百姓活下去的壓力。
只有老百姓們沒有了生存壓力,整個社會才會真正的更上一層樓。
也許這只是一個普通穿越者的小小愿望。
東宮那邊,朱見濟已經派人準備好了開春耕種需要的物資,還派人去順天府周邊找了幾個種田水平高的老農夫,結合了他們的經驗和朱見濟自己還能想起的農業常識,編了一本小冊子用于指導。
帶著農人們去旁邊的小莊子里吃飯的時候,朱見濟就將小冊子拿了出來。
農人們看了一遍,只認出了兩三個簡單的字,而且聽小太子的講話,他到時候會安排認得這些字的宦官過來按照這小冊子,指導他們種地。
宦官哪里會種田?!
老農夫們差點暴露本性,操上一口土話就要問候在座各位的先人。
但是看著坐在高位的太子,看看周邊的侍衛和自己面前擺著的肉菜,老農夫們又平靜了。
起碼太子爺說到做到,真的請他們吃了好飯好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辛集市|
新乐市|
余干县|
潍坊市|
开鲁县|
贺兰县|
县级市|
桂东县|
灯塔市|
新津县|
巴彦淖尔市|
彰武县|
廉江市|
永康市|
白水县|
南城县|
百色市|
客服|
都昌县|
青龙|
东至县|
台东市|
黄梅县|
揭阳市|
阿克苏市|
东平县|
揭西县|
西和县|
富阳市|
怀集县|
英山县|
富民县|
宣化县|
连云港市|
吉首市|
荆州市|
师宗县|
桑日县|
屯门区|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