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得到了央視新聞頻道和農業頻道的記者都到了臥牛村,進行專題采訪的消息,鎮上宣傳口子的領導頓時激動了。 不用說,趕緊跟市里面匯報。 市里面一聽,那還了得,平時想上央視新聞露個臉那可都是難度不小,現在居然一下子來了兩個臺。 尤其是新聞頻道的分量,那可是十足啊。 于是乎,市里面領導也激動了,一邊跟省里面宣傳部門匯報這個情況,一邊直接安排人下去。 央臺都來采訪了,市里面難道不該行動起來嗎? 這點覺悟都沒有的話,還怎么干新聞工作呢? 雖然夏杰和夏長河面對接踵而至的記者采訪,表現得很淡定,很從容,并沒有覺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但是村里上上下下都沸騰了,簡直跟過年一樣。 畢竟這么多年,村里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別說央臺了,市里面也沒人來采訪過啊。 如今聽到那些記者對山村環境的贊賞,對夏長江精湛手藝的贊嘆,對夏杰年少有為的夸獎,村里人似乎都有種一榮俱榮的感覺。 “哈哈,我一直都說長江叔的手藝,那絕對沒得挑,用京城人說話,那可是蓋了帽了!” “是啊是啊,夏大爺做的木工,那就是實在!” “夏杰這孩子也是不簡單,搗鼓的那個什么根雕,不僅把老外給引來了,還把電視臺記者也引來了!” “這上了大學的娃兒,當然不一樣嘍!” …… 隨著對夏杰和他爺爺了解的不斷加深,林玲玲的想法也更多了。 眼下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將全世界緊密相連。 雖然時尚潮流一直在變,但有些東西,卻是永遠能夠贏得人們的追捧。 諸如傳統的工藝,所謂的工匠精神,這是華夏原本就有,而且也一直傳承下來的。 如果按照舌尖上的中*國,來制作一檔子文化技藝傳承類的節目,應該也會引起廣泛關注吧。 夏爺爺的木工,夏杰的根雕還有瓷器手藝,這些儼然都可以成為一個個專題。 名字就叫十指上的中*國,還是華夏的老手藝? 有待商榷! 不過這個想法似乎挺可行,回去就跟領導提一提! 林玲玲暗暗決定。 ———————————— 各位請多多支持下正版吧,二萬收,才幾百訂,才慘淡了,給我點信心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