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已聽得認真。 他畢竟是張郢的孩子,即便再怎么不想要理會俗世的事,醉心修行,也無法擺脫掉這個身份。 說的再準確一點,當年若非他年紀小,瘦弱的雙肩不足以背負家主的重擔,沒辦法繼承,如今掌管張家的,便是他。 眼下夔州變成這樣,張已難免心有感觸。 大家也理解張已的心情,就連平日總是嘰嘰喳喳的元斐也沒有站出來講故事活躍氣氛,而是沉默地聽著周遭的議論。 他們初到夔州,對這里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倒是能夠從這些常年生活在夔州的百姓嘴里得知不少事情。 “再過五日,就是張家少主張承旭與焦家姑娘成親的日子了。” “聽說焦家準備了很多嫁妝,張家也很是重視這次的婚禮,只要是夔州有頭有臉的人家,都接到了張家的請柬。 為了給兩位即將成親的新人攢福氣,那張家竟然還設立粥棚,給夔州的乞丐施粥。” “近幾年天災人禍多,夔州城內的乞丐跟外來的流民也越來越多,張末作為張家的家主,早干嘛去了? 現在才想起來施粥?” “記得上一任家主還在的時候,張家都會設有兩處粥棚,張末接管張家之后,為了節(jié)省開支,便廢了這一規(guī)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