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xiàn)實并非游戲,打仗就要考慮很多問題,打個比方說,岳飛想要反攻金國之時,立下誓言要一舉攻破黃龍府,且不說是不是能成,那么在當時來說,趙構的南宋是否有足夠的錢糧來支持岳飛繼續(xù)打下去? 漢武帝定匈奴,鑄就不世之功,然而也落下個窮兵黔武的名聲,很多人說,這也是西漢走下坡路的開始,因為沒錢了…… 伐遼繼續(xù)打下去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在這個時候來說,是下下策,大不了加稅罷了,征糧征稅,讓全天下的老百姓勒緊褲腰帶,這也能打下去,后果呢? 只要朝廷增加賦稅,不用想,最遭罪的就是老百姓,至于那些豪門望族,根本無所謂的,人家有得是對付的辦法,這在任何的時代里,都是一樣的。 也可以說,一開始楊浩也想簡單了,在綜合考量了現(xiàn)在的情況之下,讓耶律大石臣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漠北苦寒,耗費精力打下來也沒有什么值得開發(fā)的,最終會鬧個得不償失。 相反,如果耶律大石可以臣服,那么金國所占據(jù)的東北到是很不錯的地方,先不說礦脈的問題,就東北山林中的那些大木就是很不錯的,有了這些資源可以打造多少海船?更遑論在高麗北部,還有著被后人稱之為亞洲第二大的鐵礦呢。 說白了,戰(zhàn)爭就是掠奪資源,遼朝上京道地廣人稀,除了荒蕪還是荒蕪,搶回來做什么?當然,那里也有一定的礦藏,卻是不易開采的地方,其主要原因還是太荒蕪了,可以先放一放,是一個有待于開發(fā)的地方。 原本趙佶以為楊浩會一力的堅持要打下去的,沒想到卻是提到這樣的一個建議,到是很折中,如果耶律大石臣服了,那么朝堂上的爭斗也就迎刃而解,沒有了那么多的爭吵聲。 “三天?” “三天,臣覺得這還是很有可能的。” 耶律大石會不會低頭,楊浩也不敢保證,仗打到了這個份上,自然也沒有回頭的余地,如果耶律大石不樂意,那就只能窮兵黔武一會了,大不了可以把金國大軍放進去,讓他們先拼唄。 宋金遼三國之間,此時到也有點三足鼎立的意思,反正不是我倆合伙打你,就是你倆合伙打我的,就那么回事,當然,如果不是大宋現(xiàn)在有火器和登天營的話,這個態(tài)勢恐怕不會出現(xiàn)。 離開皇宮的時候,那個拐角依舊沒有那個身影,楊浩也沒多想,出得皇城回了家中,至于資政殿里等著的那些人他就不管了,對于和遼朝的和談,趙佶也會讓楊時暫停,理由是不會告訴他們的,就等著耶律大石的三日的回復,行就是行,不行也不用談了,繼續(xù)打就是了。 只不過聽聞楊浩遇刺,崔博和謝淵就上門來了,當然,崔博是次要的,主要要來的是謝淵,聽到這個傳聞當時嚇了一身的冷汗啊,謝子瑜是出了京城去了滎陽,可是就這位小姐的性子,謝淵還真吃不準會不會人來瘋的搞這么一出。 見到楊浩,被楊浩安撫了之后,這才放下心來,知道不是謝子瑜的手筆就行了,當然,話里話外也暗示了,滎陽鄭氏不足為懼,若是他們敢來尋釁,自然有謝家擋著。 表個忠心的而已,讓楊浩看到,謝家還是會以你楊侯爺馬首是瞻的,有些事情是不是該考慮一下了。 楊浩也沒有把話說死,更沒有給出什么承諾,只說看吧,算是開了個口子,至于怎么做,看你們謝家自己的了。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一個姿態(tài),我楊浩不缺合作伙伴,以后你們謝家再作妖,就徹底沒機會了,現(xiàn)在要不是看在你謝淵的面子上,謝家是得不到這次機會的,不過謝淵怎么和自己家中商議,那是他們的自己的事。 第二日,楊浩再次來到金國使館中,到不是他想來,而是完顏翰離朵傳話出去,求見鎮(zhèn)北侯。 是不是真的求就不知道了,總之傳話的一定會這么說,楊浩在思考了片刻后就來了。 “鎮(zhèn)北侯,我只想知道,大宋是不是要毀掉盟約,對我金國開戰(zhàn)?” 這娘們一向是直來直去的,能這么直白的問,到也舒服一下,省的一些彎彎繞的套話。 不過楊浩卻沒有直接回答:“你覺得我大宋會在此時就對金國開戰(zhàn)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