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宋的公務員制度是舒適的,高薪的,而且是活的最好的,兩宋的朝會絕對不會像明朝時期的起得比雞早那樣,也沒有閑來無事就要百官臨朝的規定,更何況,趙佶還是個慵懶的皇帝,有時間他更喜歡流連后宮,或是吟詩作畫,或是講經論道,總之這些都比處理國事來的有意思。 白時中頂著黑眼圈來到了大殿,他知道今日的大朝會是要出事情的,雖然只是一個吏部侍郎,卻也知道,這連日的大雨,恐怕是有地方已經鬧了水患,此時的戶部工部怕是已經亂了起來了。 不過他更清楚,恐怕今日的大朝會重點不會是在賑災啊…… 說百官臨朝,那是吹噓,但該來的都來了,賑災嘛,自然是三省三司和戶部工部的事情,自己一個吏部侍郎還輪不到說什么,也不該是自己冒頭的時候,站在那里,昏昏沉沉的。 汴河水長,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都有多多少少的水患,不過還好的是京城河段因之前的搶工修筑,到是沒有任何的隱患。 只不過朝臣之中,卻沒有人提這件事,不管是開封府還是皇城司,都沒有人提到,大家都知道幕后主使的人是誰,難不成還要給他增加功績嗎? 白時中偷偷瞄了一眼高坐龍椅之上的趙官家,只看到趙官家的面色有些鐵青,再看這些只談如何賑災的大員們,不禁有些嗤笑。 “一群腦子有屎的東西,鎮北侯能做這事是奉了誰的命?你們卻不提這功績?愚蠢啊。” 終于,賑災的一些細致的事情都研究的差不多了,張邦昌給了諫議大夫宋齊愈一個眼神,宋齊愈微微點頭,出班奏道:“官家,臣有事奏。” 趙佶已經有些不耐煩,揮了揮手:“奏來。” “金國使臣完顏宗翰命喪神機營,臣以為,此事是鎮北侯楊浩行事有誤,以損國體,有失我朝堂體面,我朝正值伐遼之際,若是被金國得知,恐怕會招來無妄之災,故臣以為,官家當治鎮北侯的罪,以安撫金國情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