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造船,開海,打造偉大航路,這是必須要走的路線,或許現在來說有點早,不過對楊浩來說,這不早了,大宋有著最好的海運基礎,在馬可波羅還沒有來到這里之前,在蒙古人沒有讓西方人知道東方的繁華之前,讓一切成為定數,這就是楊浩想的。 西方人的大航海時代,奠定了西方世界的飛速發展的基礎,從而,掠奪和殖民的時代開始降臨,楊浩不想看到這樣的場面,要掠奪,要殖民,也應該是我漢家兒郎該干的事情,還輪不到你們這些野蠻人。 然而,北宋時期的海上貿易,多是以一些珍稀物品以及香料為主,大宋市舶司有明文規定,如玳瑁,犀角,珊瑚,瑪瑙,銅鐵礦等不得民間交易,必須經由市舶司收購,但是時間久了,看到海上貿易的甜頭之后,民間海船越來越多,而市舶司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這里面的事情也就越來越亂。 不過楊浩看重的可不是這些東西,已經有了的,就沒那么重要了,楊浩需要的是還藏在中南美洲的那幾種高產作物。 上一輩子里,是哥倫布到了美洲大陸,這才有了紅薯被引到的東南亞,隨后在明中期進入到天朝,現在啊…… 楊浩不想等,也不能等,天朝是農業大國,農業大國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人口眾多,人口多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糧食,就現在來說,大宋國內的產糧頂多也就是算是能夠糊口而已,還做不到能夠百年大計。 由于制糖業的發展,兩廣一帶,都開始了種植甘蔗,因為利潤高啊。 大宋要安定,首先是要平定周邊各個虎視眈眈的蠻夷,這就必須要打仗,打仗需要錢,而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來說,錢的根本在哪里?錢的根本在糧食的儲量上。 都說大宋有錢,跳著腳的宋吹們喊著口號,我們大宋是最有錢的時代,是啊,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是從宋史看的,是從京都夢華錄看的,看到的是汴京城的繁華,看的是宋史里記錄的國庫有多少多少錢。 中央集權也好,王安石變法也好,最終的目的都是讓民間的錢流進了國庫,所以看的都覺得大宋有錢,可考慮過百姓嗎? 百姓們逼不得已把錢都給了國庫,然后朝堂自上而下,從老趙家開始,就特么沒一個正調的,從來沒說打出一場讓人揚眉吐氣的仗來,最后還要花錢跟人家買土地,歲幣是換了遼朝換金國,反正就是能用錢擺平的事,那在老趙家眼里就不是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