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光是楊浩身邊的人有點擔憂,就連趙佶聽說了這個事兒都覺得不可思議,張口就是五千兩白銀,還只是入門費用,交了就沒影兒了,想要消費另外花錢?你這是擺在臺面上的打劫嗎?就是那占山為王的也沒你這么獅子大開口的啊。 “讓那個小子滾進宮來,朕到是要問問他,他這是要做什么。” 旨意到,楊浩離開了溫柔鄉(xiāng),換上行頭,打扮的利索的進宮了。 天冷了,這宮里用的燒炭都是淮北礦里來的,當然,也都是被加工過的蜂窩煤,極大的降低了煤煙中毒的可能性,就是那火爐子都是楊浩和湯隆一起研究改造出來的。 李彥是聰明的,楊戩的退隱讓他逐步的掌握了宮中的一應事務,這采買的事情自然也被握在了手里,當這些東西出現(xiàn)在汴京城市面上的時候,他就明白了,這是一個和鎮(zhèn)北侯拉進關系的時候。 這些東西自然也是入了宮,宮中的采買力度很大,這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很自然的李彥也收入不少,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趙佶到也是用的舒坦,卻不會因為楊浩搞出了這蜂窩煤和新式的火爐子就大肆的夸贊,作為一任帝王,還沒無聊到這個程度,這個文藝皇帝更不會知道這些東西對民間會有多大的影響力。 楊浩當初也沒想過用一個蜂窩煤,一個破火爐子就得到什么封賞,格局太小,沒意思。 李彥到是個會做事的,雖然通傳不用他親自去,卻是親自在這宮門處等著,一看到楊浩的車架就迎了上去,陪著笑臉說道:“這天寒地凍的,侯爺可得緊要著點,萬不能受了風寒。” 對這李彥,楊浩沒有太多的好印象,但要說壞印象也談不上,太監(jiān)嘛,趨利避兇,有利益就上,沒利益就撤是個必然的,自古都是這樣,真要說站在人家的立場上,人家做的沒錯,換了自己興許也會這樣。 “喲,勞煩中貴人在這里等候,本侯何德何能啊。” 這話說的,你仰著個脖子說這樣的話,是真的在謙虛寒暄嗎? 李彥到也不在意:“侯爺說的哪里話,李彥能得幸那是咱的福分。” “呵呵,行了,可知官家召我何事?” 李彥面色古怪的指了指千金一笑樓的方向,卻不多說什么,但一切了然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