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剁了吧-《大宋就應該豪橫》
第(2/3)頁
李邦彥的信中說的很明確,遼朝上層已經出現了分歧,尤其是對金人的崛起,耶律大石現在明顯和天祚帝耶律延禧出現了裂縫,這到是和楊浩所想差不多的。
單從骨氣上來講,耶律延禧可以的,一個還算是硬氣到了最后的家伙,對上金人,還算是沒慫吧。
不過相比起來,耶律大石更像是個梟雄,在金人打過來之后,帶著殘部建立了西遼,怎么說,契丹人的血脈也被他延續了下去。
想想也能明白李邦彥為何如此努力,這種人,壓根就不會閑下來,他就不是一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越是這種人,就越是懂得如何去取悅別人,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更何況他的一家老小都在楊浩手里控制著,別管李邦彥為人如何,骨子里他是個文人,是秉承著儒家思想的人,所有有些事他必須得做,要不然他老李家就斷了香火了。
信里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有些吃力,需要一些助力,請求楊浩幫助,同時也想知道家里人的狀況。
后面的事好辦,既然他需要有人去做助力,該讓誰去,如何去,是不是應該去,這些都要考慮,用李邦彥,但是楊浩未必相信李邦彥,誰知道這個家伙腦子里又藏著什么鬼主意的。
這件事需要琢磨,不能急,晁蓋著人送回來的消息,整個遼朝東部基本已經全部淪陷,金人在加快腳步,所以急著要和大宋簽訂盟約,完顏家的狼崽子們已經做好了進攻遼朝上京的準備了。
遼朝的滅亡,是一個必然,只是在某些因素之下,需要加快一下而已。
楊浩將各種信件收好,一些看過的,扔進火盆燒掉,他這里不需要留下任何的根子,皇城司和蜉蝣那里自然會有備案的。
這世上,錦上添花的事情有,樂極生悲自然也有,一道噩耗終于傳入了汴京城,朱勔回京路上遇到劫匪,死了,而且死的很干凈,全員死了個精光,所帶的財物被掠奪一空。
消息傳來,朝堂震動,蔡京直接怒了:“這絕非意外,什么劫匪,分明有人做的。”
明眼人或許都會這么認為吧,就是趙佶也有這種想法,但趙佶沒動,皇城司也沒動,有御史奏明,請調仔細查問,一定要查個清楚,說白了,大家都不信這是劫匪所為,可是證據呢?
萬事都要有個證據嘛,消息到了楊浩這里,楊浩笑了笑,全當做沒這回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