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另一個命題-《怪廚》
第(1/3)頁
再有音箱,不是論個,是一組組購買,任一個都是以萬為單位。
有了這么多設備,就需要很多聲音通道,每一條線都要連進調音臺里,整個工作全是老美在做。
為保證演出質量,直接請來專業(yè)設備師和調音師,不怕花錢,就怕你做不好,事前簽了很昂貴的薪酬合同。
整場演出要直播,就要求有錄音錄象設備,幸好有朱信成出面,省電視臺派了兩臺直播車過來,也是自帶攝象設備。
演唱會還要錄音,這一塊又得有專業(yè)軟硬件和專業(yè)人士來做。
還是那句話,把各種工作細分到極致,意思就是要多花許多錢。整場演出,不算人工、不算場地,單設備一項就花費五千萬人民幣以上。
為什么有很多專業(yè)音響師越來越不喜歡做演唱會?原因是音樂公司不舍得花錢,而音響師又想有最好的聲音,兩方面一沖突,索性就不做了。
可以這么說,白路買的這些設備,國內過七成以上的藝人都沒有使用過。
正是因為要花去這么多錢,所以在購買設備以前,揚鈴和珍妮弗、孫佼佼都會多詢問一遍。
一下花出去這么多錢,買了設備卻是不用,實在太浪費。
因為這些設備,也是因為許多專業(yè)的音響師、調音師,讓老外明星都感到驚喜,試過話筒聲音,便是高興了,早早定下來排練的事情。
這個排練不像我們拿個話筒帶個耳機就行,為追求最佳效果,是一個很磨人的過程。比如說,舞臺上演出使用的是返聽音箱,這個是給樂隊聽的。歌手帶有無線耳返,就是專業(yè)的監(jiān)聽系統。
我們常會在音樂會上看到某歌手唱一會兒歌,忽然很不爽的把耳朵上的耳機拿下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不能在最短時間里聽到自己的聲音。
那時候你聽到的是自己的本聲,因為話筒接收聲音要傳遞出去。通過調音臺,通過各種線路通道,回到耳返、回到你的耳朵里,這樣的聲音經過處理。和伴奏聲融在一起,比你本來干巴巴的聲音好聽多了。
音響師和導演都不喜歡這樣的歌手,一個不注意就肯定出問題,比如搶拍?
而歌手自己,之所以要拿下去耳機。八成原因是因為不爽了,他對耳機里的聲音不爽了,聽著鬧心,還不如不聽。
為什么鬧心呢,比如伴奏聲過大或過小,或是有電流聲……
因為種種可能生的意外情況,所以要事先排練,音響師調音師一定要全程跟著,熟記每位歌手的喜好跟要求,比如有的人喜歡自己的聲音偏厚。有的喜歡伴奏聲略小……如果是樂隊現場伴奏,對樂手也有要求。
歌手對每一歌都有自己的理解,樂手是樂手的理解,兩方面必須試著融合到一起。成名歌手對樂器和聲音的要求格外嚴格,為表演好一歌,他一定會強迫樂手按照他的節(jié)奏走,甚至于器樂聲大了小了都是不對,一定要做到最完美的那個狀態(tài)。
彈過琴的都知道,手的力度大小會影響樂器出聲音的大小、甚至會產生變化。而這一切,必須要現場配合過才知道結果如何。
這也是某些樂隊會解散的原因之一。長期排練長期有矛盾,每個人都是業(yè)內大拿,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就會吵架。架吵的多了,自然解散。
總之,想做好一臺精品節(jié)目,絕對絕對困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