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擇手段,成王敗寇的典故迅速在大地之上流傳,諸侯之國徹底進入了戰(zhàn)國的時代。 聽聞惠文公與宋錦公之事后,墨家巨子第一次走出了姜國,與德門領袖的方會談于素池。 墨家巨子在談論中向弟子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趙國有一名婦人丟了一件黑衣,上街去尋找,見到一個身穿黑衣的人就伸手去搶。那人不給,婦人就說我丟的是黑衣服,你丟的也是黑衣服,我丟的是絹絲黑衣,你穿的只是麻布,我還虧了呢。” 方點頭稱嘆道:“強取豪奪,征伐無度,各國亂象不外如是。” 墨家與德家弟子皆表贊同,曰:“惠文公背德棄義,豬狗不如之輩!” 于是墨家與德家弟子振臂一呼,跪請姜忍公與景天子各起三萬大軍攻伐慧國、宋國,誓要替越國國君求一個公道。 但凡有心想要爭奪戰(zhàn)國霸主之位的諸侯,都將目光投向了這一場戰(zhàn)爭。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一次戰(zhàn)爭的發(fā)起者從諸侯變成了學派,如果德、墨兩家勝了,那學派的力量將更加肆無忌憚,不加收斂。 到時候還要他們這些國君做什么?大家都投入學派去當個學派弟子算了。 各諸侯國都在關注這一場戰(zhàn)事的同時,心照不宣的開始征集兵丁。 墨、德兩家的弟子一者是市井游俠出身,一者是公卿士大夫的后代,很快便得到了這樣準確的消息。 學派看似勢大,實際上卻到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極為危險的時刻。 打?還是不打? 這樣的艱難抉擇交到了墨家巨子與方的手上。 兵家領袖武起對惠文公如此道: “上兵伐謀,此計乃是陽謀。不打,墨、德兩家將違背自己最基本的道義,從此淪為一盤散沙。打,必將贏得天下諸侯忌憚,從此學說擴張寸步難行。” 惠文公好奇的問道:“武君難道不懼諸侯忌憚么?” 武起大笑道:“吾與墨、德之輩不可同日而語,將兵乃君王手足,豈有手足背叛主人之理?” 惠文公大笑數聲,隨即拜武起為慧國上將軍,并整軍備戰(zhàn)以兵家之法訓練士卒,起十萬大軍號為慧武卒。 同一時刻,宋國國君宋孝公拜倒在衍的身前,涕泗橫流的痛呼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