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相比于秦言對陸地生物的關注與細心指引,他對海洋生物的關注力度并不大,但畢竟每一次天災發動的同時,也是對位面整個環境的補完,算的上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海洋生物雖然沒有直接經歷秦言指導式的天災,但也被許多天災的余波波及,算是變相的參與到這場無盡災難的考驗中來。 也正是這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卻超越了之前兩者兩個種族,提前掌握了一個超越時代的能力。 “真是令人驚嘆,這群大章魚居然無師自通了“記錄”的手段” 秦言漫步在這座海底的洞穴,看著那珊瑚墻上被這里的主人用石塊畫出的各種奇妙痕跡,頗有一種參觀史前原始人洞穴的感覺。 這座海底洞穴的主人有些像是秦言認知中的章魚,隸屬于軟體生物,最大的特點是他們的腦部系統與神經系統因為軟體生物的構造而異常發達,以至于陸地生物才剛剛開始摸索文明的起步之路時,它們就已經掌握了記錄的方法。 那些刻畫在珊瑚墻上的紋路奇奇怪怪,充滿著原初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如果稍微整合統一一些,秦言甚至覺得這可以算的上是一種“文字” “章魚文?” 聽起來讓人感覺怪怪的,但事實就是如此。 盡管秦言不太看好這群軟體動物能夠再度發揮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但也還是將之記在心上。 與第一輪計劃一樣,秦言不會刻意的偏幫其中的種族,只會更多的去觀察和思考。 目前雖然已經出現了三個有潛力發展成文明的種族,但秦言針對所有種族的災難考驗計劃還在繼續。 經過八萬年的時光沖刷,當初那一萬四千種潛力種族現在還能登上名單的僅有五百多種,除了已經超脫出來的三個種族,秦言很期待剩下的五百多個種族還會不會有另外的超脫者。 事實證明,能在八萬年的災難輪回中生存到現在的種族都不是省油的燈。 就在十萬年的關口即將接近時,已經被淘汰到僅剩下三十多種生物名單上的種族,竟然如同生命大爆發一般,出現了創造力的集體大爆發,剩下的三十多種生物里面竟然有16個種族相繼掌握了“主動適應環境”這個特性。 他們對于主動適應環境這個特性的表現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如同三個前輩一樣,開始主動儲備物資,或是學習使用工具,還有另辟蹊徑的竟然主動的尋找與自己共生的下級種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