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雄化鎮(zhèn)三山環(huán)繞,一水中分,下轄9個行政村,是個風(fēng)景秀麗的好地方,奈何工業(yè)和旅游業(yè)都不發(fā)達,全鎮(zhèn)2萬余人,仍舊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這是銅湖市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 等到了鎮(zhèn)上,再走半小時顛簸的鄉(xiāng)間土路,就到了蘭橋村。蘭橋村在雄化鎮(zhèn)南部,四堰河的下游地區(qū)。 劉棟將林媚送到了蘭橋小學(xué),便折返回去,說要回家跟媳婦兒一塊兒吃晚飯,林媚不便多留,囑咐他回去路上注意安全。 蘭橋小學(xué)的王校長已經(jīng)在校門口迎接。 所謂小學(xué),只是一排平房,不知道建于哪年,外墻泛黃剝落;樓前一塊寬闊的紅土地就是操場,操場上立著一根生銹的旗桿,頂上飄著一面紅旗。操場上還有棵高大繁茂的皂莢樹,幾個小孩兒正在樹下抓子兒。 王校長年過半百,有點兒駝背,穿著一件樣式老舊的白襯衫,洗得很干凈。他走上前向林媚伸出手,熱情笑道:“林小姐,你好你好,歡迎來到蘭橋小學(xué)。”招了招手,身后幾個戴著紅領(lǐng)巾的孩子,上前幾步,擠在他身旁,拘謹?shù)卣f:“林老師好。” 林媚跟校長握了握手,又蹲下身來挨個跟孩子打招呼。 在孩子的簇擁下,林媚進了教室。 教室地上鋪著一層細石子,擺著約莫十條長桌,每一條坐三個人。一個教室三十多個人,規(guī)規(guī)矩矩地背著手,熱切而又拘束地盯著站在講臺上的林媚。 林媚掃視一圈,又從講臺上下去,走到門口,跟王校長商量了幾句。 十來分鐘后,全校143人,在操場上圍成一個三層的圈,一年級二年級坐內(nèi)圈,三年級四年級坐中間一圈,五年級六年級坐最外面一圈。 校長原本是抽取了四年級的班級參加這次的活動,但林媚覺得既然是啟蒙性質(zhì)的課程,參加的人自然多多益善。 孩子們這么成圈地圍坐下來之后,沒那么拘束了,夕陽正好,照得一張張黑瘦的臉上,眼睛像洗凈的琉璃一樣明亮。 林媚先介紹了自己,然后搬了張凳子挨著內(nèi)圈的孩子坐下,讓大家從年齡最小的開始做自我介紹。之后,又給每個人起英文名。孩子覺得新奇,很快就“Monica”“Allen”地互相叫了起來。 有個害羞的小姑娘舉起手,小聲地說:“林老師,只能起英文名嗎?有沒有……俄羅斯的名字?” 林媚笑問:“你喜歡俄羅斯?” 小姑娘目光看著地上,“……嗯,書上看到……芭蕾……很美。” “你叫什么名字?” “何娜……” “那叫你Natasha好不好?” 何娜無聲地照著念了一遍,羞澀地點了點頭。 等英文名字起完了,也到放學(xué)的時間了,大家把凳子搬回了教室,挨個跟林媚道別。 “林老師再見。” “拜拜,Susan.” “林老師,明天見。” “Dylan,明天見……” 王校長負手觀察了一會兒,走過去好奇道:“林老師把他們都記住了?” 林媚笑說:“沒全記住,有特征的容易記。” 等孩子們都散了,校長給學(xué)校的鐵門落上鎖,請林媚到他家去吃飯。 王校長的家,出學(xué)校,過一條水渠就到了。一間紅磚房,頂上蓋著黑瓦,破敗凋敝,情況比學(xué)校也好不了多少。 堂屋了點了一盞昏黃的燈,王校長的夫人正在往木桌子上端菜。她是個樸實的婦人,笑起來幾分靦腆。 四道菜,有魚有肉,雖不名貴,但林媚相信他們已經(jīng)做到了力所能及的豐盛。 吃飯的時候,王校長一徑兒感謝林媚,說以他們工作室的名義捐獻的英語教材和課外讀物都已經(jīng)送到了,“還有一臺露天放映機,我已經(jīng)會使了,前幾天還給孩子們放過電影。”王校長笑得憨厚。 吃著飯,有人來敲門。 王夫人把門打開,林媚往門口望去,卻是今天讓她幫忙起俄羅斯名字的何娜。小姑娘立在門墩前,有些局促,問王夫人有沒有蠟燭,她家里沒交電費,停電了。 王夫人讓她稍等,轉(zhuǎn)身去了臥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