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側的三十二個盤龍輪從低速轉為高速,船底與海面微微分離,艦艏高抬,整條船如一支蓄足了力量的長箭,一下子飛了出去,在海面上劃出一條長長的白痕。 哈羅德扒住船舷,興奮地哇哇直叫,任憑撲面而來的海風把他的金發吹成一個奇怪的形狀。就連騰格斯的力氣,都沒法把他拽走。 “朝游北海暮蒼梧,不愧是大明水師中速度第一的青龍船哪!”銅雀感慨道,重新把斗笠戴在頭上。因為劇烈的海風把他的胡子和頭發吹得上下飄飛。 建文忽然想起什么來,連忙問銅雀:“你的藍須彌呢?青龍船這么快的速度,它斷然是跟不上的。” 銅雀側過頭,打量了建文一眼:“殿下連一只無關的動物都要關心?”建文知道他的潛臺詞是什么,不甘示弱地抬起下巴:“我只是想知道,我們要去哪里。” 若不知道航向何處,青龍船速度再快也沒有意義。 銅雀呵呵一笑,說:“這個不急,你們過來,我有幾句話要說。”說完他一撩后襟,坐在了主舵旁邊。 反正青龍船無須掌舵,建文和七里選擇了銅雀對面,滿腹疑惑地并肩坐下來。哈羅德忙著滿船到處跑,快樂得幾乎要瘋掉了,騰格斯覺得他一定懂點兒操船的技術,跟著一起跑來跑去。這兩位也不是銅雀要談話的對象,姑且由他們去了。 建文和七里先把自己的經歷簡要說了一下。銅雀聽罷告訴他們,在青龍船離開之后,幕府將軍的座艦“火山丸”大鬧泉州港,驚動了駐軍圍攻。沒想到港內莫名遭遇了火山噴發,毀掉了十幾艘軍艦,火山丸得以順利逃脫,不知所終。 兩人都是一陣驚詫,泉州港里何時冒出火山來了?這跟幕府將軍有什么關系?能在明軍數十艘軍艦的圍攻下逃脫,這火山丸的戰力得多么強悍? 這些疑問,銅雀并沒回答。他掃視一圈,方才緩緩說道:“小老兒想跟你們談一筆買賣。” 騎鯨商團口中的“買賣”,從來不是什么簡單買賣。兩人很有默契地沉默著,等著下文。 “以貪狼的膽氣,尚且不敢把這條青龍船留在手里。你們可知道,小老兒為何愿意擔下這段因果?”銅雀晃動著奪自七里的那一塊佛陀造型的海沉木,忽然一頓,語氣肅穆起來,“這一切,全都是為了它。” 七里的呼吸陡然緊促起來。她千辛萬苦前往泉州港,就是想弄清楚它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為了這東西,幕府將軍不惜滅了百地一族,不惜與大明開戰。如今銅雀為了得到它,不惜收留這一條“燙手山芋”──到底為什么? 銅雀似笑非笑:“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幾百年前的中國,有一個女皇帝叫武則天。她在年輕時,遇到過一位叫顯照的和尚。顯照亮出一串海中奇珠,讓她選,結果她選擇了無上的權勢,后來果然當了皇帝。可是,她年紀大了以后,開始后悔了,希望能做第二次選擇,好永葆青春。顯照說那串珠子,已經歸還大海。如果想要再獲得佛祖垂青,必須在南洋海眼建一座佛島。武則天便動員全國之力,硬生生在海眼之上建起一座佛島,堆積大量供品,派遣無數高僧誦經開光。可是她沒等到佛祖垂青,就老死了。那個佛島的位置,也逐漸失傳,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建文越聽越覺得奇怪,不由得脫口而出:“那海中奇珠,莫非就是海藏珠?” 銅雀對此不置可否,繼續說道:“朝廷把佛島給遺忘了,不代表其他人也遺忘了。歷朝歷代,一直有人試圖找到那個南洋海眼,登上佛島。要知道,別說島上那堆積著山海之量的金銀財寶,說不定還能找到那串擁有舉世罕有力量的海中奇珠──武則天只選了一粒,便已君臨天下,如果擁有一串,該是何等強大?” 建文逐漸聽明白了。無盡的寶藏,無盡的力量,只要有一個,就足以讓整個世界的人發瘋,更何況是兩個? 寶藏的故事,他聽了太多,對這些套路知之甚詳,不由得脫口而出:“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對不對?” “殿下聰睿。”銅雀道,“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沒有人知道,佛島究竟在哪里。它鎮坐于南洋海眼之上──可海眼到底是什么意思?位于何處?有什么標志?除了顯照和尚本人,沒人答得上來,而……” “而這塊海沉木,就是唯一一個與佛島有關的線索?”建文截口道,事實上從七里口中,他已經確定海沉木與佛島有關,卻沒想到重要至此。 銅雀意味深長地看了建文一眼:“殿下搶話倒是真快……那個海眼之位,是顯照和尚親自測量,只有他知道通往佛島的針路海圖。在佛島竣工之后,顯照和尚動身返回洛陽報功,結果船行至半路,遭遇了一場劇烈的風暴,艦船沉沒,顯照和尚殞命大海──而這塊海沉木,據說就是當年顯照的沉船碎片之一。它沉于海眼,凝于深淵,再隨潮流而出,佛島針路的線索就隱藏于其中。” 建文故意不以為意:“銅雀先生,你是騎鯨商團,怎么也相信這種無聊的傳說?這塊海沉木我檢查過了,雕工是不錯,可并沒有什么藏寶圖痕跡。地圖云云,只怕是小說家們的想象吧?” 銅雀卻搖了搖頭,面色嚴肅:“它也許和寶藏無關,但這是唯一和佛島相關的東西。若要找到佛島,只能著落在它身上。” 建文忽然道:“您剛才說,這塊海沉木是顯照沉船的碎片之一?” “殿下能留意到這個細節,很好。如您所說,顯照沉船形成的海沉木,不止有這一塊,而是有許多碎片。” “這么多?” 銅雀的口吻變得略帶沉痛:“從武則天死后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塊顯照海沉木現身于世。每次現世,都會引起一場海面上的腥風血雨、絕大紛爭,因此而死掉的人不計其數,滅亡的南洋小國,少說也有十幾個。嘖,本來是佛法殊勝之物,卻成了嗜殺貪欲之源,真是讓人感慨──在我們騎鯨商團的圈子里,這種沉木,被稱為顯照佛木。” “從唐至今?豈不是說,已經有幾十塊顯照佛木出現?” “是的。不過奇怪的是,同一時代,顯照佛木只會出現一次,從未有兩塊聚在一起。所以你們手里這一塊,在這個時代是獨一無二的。” “可這木頭上沒字沒畫,怎么判斷與佛島有關?”打從一開始見到這塊海沉木,建文就沒有看出它與佛島的具體聯系。 “看它的造型。”銅雀拿起海沉木,點了點海沉木上那尊佛陀的坐像。建文凝神觀察了一下,這尊雕像的確栩栩如生,乃是佛陀布施造像。 “嗯……左手指端下垂,手掌向外,結與愿印,意指佛祖慈悲,可了卻眾生祈愿;而右手屈臂上舉到胸口,手指自然舒展,結無畏印,意指賜予眾生平安,無所畏懼──這兩個手印,倒是與佛島傳說有所關聯,可這沒什么特別的吧?寺廟里到處都能看到。” 銅雀道:“這并非人工雕得,而是天然形成。” “不可能吧?”建文大吃一驚。 “根據傳說,顯照和尚在船沉之時,發下最終的一個大誓愿。他把一身精微佛法散入海中,護住沉船。因此每一塊沉船碎木,都蘊藏著芥子大小的一點佛性。它們在海眼中被揉搓、凝壓成海沉木的過程中,有那一點佛性牽引,自然化成了一尊佛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