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王公掃了左右一眼,見都是一些尚未踏足修行,便是入道了也不過剛剛起步的修士,這就怪不得太清道人會講這些了,畢竟若是開講大羅之道,這些人類還要聽得懂才行啊…… 一篇玄門金丹大道從引氣入體開始,到如何筑基,再到金丹,到凝結陰神,然后是淬煉純陽,成就一枚元神…… 正是金丹大道的基本流程,粗略總結下來便是教人們如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最后煉神反虛,成就仙人之道…… 一篇法訣堪堪講完,太清道人又講起了對于道的理解,一字一句皆是蘊含著天道之玄妙。 太清道人對于天地乾坤的參悟極深,東王公早就知道這一點,可與普通人講道,不似和同類論道。 同類論道時一切無需言語,以神相碰,自可了解彼此道之玄妙。 可如今,他面對的是一群普通人,講得若是艱澀深奧了。他們反倒會聽不明白。 況且,大道本來便是高深莫測,有些甚至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 要說還是太清道人,到底是大道種子,后世的圣人,明明那種艱澀深奧莫可名狀的大道奧義卻被他用普通而又精練的語言描述了出來。 東王公聽了一會,竟然從中窺到了一絲道德經的影子。 鴻鈞為何成為道祖,不光是他創立玄門,傳道天下,還因他著下了玄門第一道經,那便是黃庭經,其中便闡述了玄門大道的各種玄妙之處。 此經乃是玄門第一大“經”,也是修道之人必需修習的經典,黃庭經的修持可以分為誦讀,存思,煉氣三個部分。 但是也可以同時進行的,靜心誦讀黃庭,可煉心性,久而久之,有萬神隨身之能,同時,也是一部修持元神之法的上乘經典。 大旨在于服氣以養精神,主張固守精神,則身形可以長存…… 后世,太清道人能夠同為道祖,其所著的道德經也是功不可沒。 至于玉清道人與上清道人也皆有道法經卷傳承于世。 至于西方佛門更是大乘真經三千部,小乘真經萬卷,有此底蘊,后世,佛門才可興盛了一個量劫…… 昔日,四清借助元陽道人之手于紫府洲中立下了三千道碑,上面描述了玄門各種神通法術的修煉方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