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日本這個國家打仗就有個特點,就是愛賭,用日本人的思想來概括就是有一種不成功就成仁的狠辣,這個臭毛病呢,幾百年都沒有改掉。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由于日本作為島國,資源有限,民眾思想狹隘,在很多事情的思考和處理上,都有一種絕望、孤注一擲的殘酷力量。 為了外人看來概率很小的目標,他們可以押上所有,全力以赴賭國運。 日本人愛賭這毛病簡直是一脈相承,從最早的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一直到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們都是這么干的。 但讓人意外發生,它出人意料地贏了,在早期不同的賭博游戲中與不同的對手都取得了連勝,日本也從賭博開始,通過贏得戰爭成為世界大國,這使得他們的自信心空前高漲。 可是戰爭啊,越接近于現代,它其中增添的元素就越多。 像什么情報啊,經濟啊,外交啊,資源等等一大堆東西,他都能影響戰爭的走向。不再像冷兵器時代那樣你甩開膀子玩命干,就能打敗敵人。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可以適用于一些戰斗或者小型戰役上,一但上升到戰略布局、國與國、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全面戰爭,那就不是單單的單方面的勇武就能取勝的。 就像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依舊是一場壓上國運的豪賭,成則舉國歡騰,敗則毫無翻身的可能。 而現實也確實如此,日本雖說在前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也因此陷入了無盡的戰爭泥潭,整體走上了下坡路。 現代化戰爭哪有這么打的,別看日本在二戰中海空軍世界一流,但是他們那個思想還是停留在一戰之前。 特別是偷襲珍珠港成功、珊瑚海海戰勝利之后,日本人嘗到了甜頭變得自信無比,海軍認為一定能將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全部吃掉。 可他們沒有想過要是失敗了怎么辦?人家美軍就算被暫時打敗了,但人家的軍艦、飛機還可以成幾何倍的造出來,美國的工業能力那可是小日本的n倍啊。 當時美國人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七倍,鋼鐵產量是日本的五倍,煤炭產量是日本的七倍,汽車跟飛機的產量那更是的十幾倍的差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