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終于輪到中年漢子,他看著老板年輕輕的面孔心里還有點不太相信,“這家伙能成嗎?” 還是和剛才兩家一樣,中年漢子把卷軸放在鋪了氈毯的八仙桌上,剛剛把卷軸打開才一尺,年輕的小老板就驚呼“好東西!” 中年人聽了很高興,還問小老板你怎么知道是好東西,我落款還沒放出來呢。 “不用落款我也能看出來,這回唐伯虎的真跡!” 中年漢子心里直呼高人吶,自己真的錯怪了他。以為他年輕輕的沒啥本事,實際他另外兩個半桶水不知要高明多少! 等到卷軸全部打開,許四海才看清落款“魯國唐生自書解元試文”,落款為正德八年。 這句話應(yīng)該這么讀,魯國唐生也就是唐伯虎,自書,解元試,文。 也就是說唐伯虎自己把他當(dāng)初考中舉人第一名的文章給默寫出來! 魯國說的是唐伯虎的祖先,初唐時期的唐儉被封為莒國公,莒國明朝時乃為山東布政使下轄, 唐伯虎大概是為了紀(jì)念祖先的榮光,才取了這個號。 反過來說,唐伯虎取這個號的時候應(yīng)該很落魄的。 整幅字為六尺x四尺,用的是行書,筆法也完全符合唐伯虎中年時期的特點。 這篇文章還有個題目《禹惡旨酒》,一開始許四海也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后來回家查書才知道。 這句話原文出自《孟子,離婁》,原文為“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持中,而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之見;。。。。。。周公兼思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禹惡旨酒的意思實際是說大禹勤儉節(jié)約,拒絕美酒。旨酒;就是指好酒。 唐解元寫的八股,而且還是得到第一名的好文章,許四海自然要拜讀下的。 “大賢舉先圣之心法,明道統(tǒng)之相承也。夫圣人身任斯道之寄,則其心不能逸矣。至禹以致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孟子舉之曰,道必有所托,而后行于世,圣人同其道也;然天無二道,圣無二心,其憂勤惕厲一也。 堯舜尚矣,自堯舜而下得統(tǒng)者,有禹湯焉,有文武周公焉。 禹則至嚴(yán)于危微之辯,而閑之也切,旨酒則惡之,善言則好之,蓋遏禍于將然,而廣忠益以自輔也。” 。。。。。。 (這真的就是唐寅的解元試卷,是我在專門的八股文集子里找來的,大家多看看。) “喂喂!”中年漢子看許四海盯著書法看都快傻了,還催他趕緊做生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