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正剛得知外城長久以來無法突破精神力上限時就曾有過這樣的疑惑,明明不是多么高難度的方法,為啥沒人發現呢? 他接過御十六夜的平板,點開一篇篇研究報告,讓老普翻譯出來。 這數百篇報告研究方向大體相似,基本都跟李正從虛那里掌握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在細節上有許許多多的不同之處。 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沒能把握好結點從爆發到凝聚的那個時間點,以至于功虧一簣。 而這些研究人員最終結局都一樣,全部死于精神力沸騰膨脹最后控制不住,以至于精力枯竭。 有些報告甚至連結語都沒有,在進行到一個階段時戛然而止,顯然研究者出事了。 “這些人真夠勐的,這么危險的研究,居然自己親自實驗嗎?”李正嘖嘖說道:“重力研究所都有羅龜一族致力于危險的重力環境適應性研究,難道精神力方面的研究沒有志愿者?” 哪有一個研究連結果都沒有的情況下,研發者自己上陣拿自身做小白鼠的? 這合理嗎? “很合理。”御十六夜說道:“在你之前,精神力因為強度不足的原因,運用方法少之又少,關于精神力的變化更是無從觀測,那些研究員想要掌握項目的進展就必須親自上陣。” 精神力不像藥理研究可以通過各種儀器設備觀測到實質性的變化。 如果這些研究院找來志愿者輔助研發,無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研究員本身都是一頭霧水的。 成功了還好說,志愿者繼續提升精神力,還有機會將成功的經驗傳授出去。 奈何研究都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從起步那一刻就注定要經歷無數次失敗,而每次失敗研究員都得不到失敗的原因,也就無從進行改良。 所以別看御十六夜拿出來的那些報告都以失敗告終,其實潛在價值非常高,可以當做所有精神力研發的歷史資料作為參考,避免后人繼續研發時走上彎路。 然而…… 李正看完這些報告后得出一個結論:“按照這種方式研發下去,注定無法成功!” 數百份報告,失敗的因素都有不同,可相同點卻有一個,那就是所有人都沒有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出更改。 正如前面所說,有一個距離成功最接近的桉例,只差最后一步,僅需要更改一下凝聚的時機就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