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61章:論功行賞-《大隋主沉浮》


    第(1/3)頁

    新皇登基,自有一套固定的章程和程序,有些事也該在登基當天宣布,比如說先帝賓天,新皇如何給先帝定廟號謚號等;新帝登基,年號又該確定為何,新帝對文武百官有什么任命和調動等等……新朝新氣象,新帝又有何等重大國策等等。但是輪到楊廣這里,一切從簡。他在宮廷政變結束以后,當天晚上就在仁壽宮登基為帝了。

    倒不是楊廣想當皇帝想瘋了,事實上,他本人也不想這么兒戲般的上位,他希望自己在舉世矚目、舉國歡慶、‘萬’國朝賀的情況下登基,但大隋的現實不允許他一步步的走完古制:一方面是先帝尸骨未寒,需要新君來籌備、計劃、拍板頭緒紛繁的國葬,當然太子也可以來辦,但這么一來,卻是對楊堅的大不敬,畢竟楊堅是大隋王朝的開國之君,如果讓太子來操辦他的葬禮,這成何體統?

    另一方面還有宮廷政變、京城騷亂、等等一大堆爛事需要“皇帝”下詔安排;尤其是漢王楊諒早就在并州招兵買馬、準備動手了,若是楊堅賓天的消息傳到太原,而楊廣這里又沒有登基的話,說不定楊諒登上帝位,再以正統的名義來討伐楊廣,到時候,天下怎么看楊廣?人們會說你楊廣如果是正統,你為什么不在先帝駕崩的時候,以太子的名義當皇帝?你楊廣不登基,是不是因為殺了自己的父親,所以有負疚在心?還是因為滿朝文武知道你殺了先帝,所以不支持你?

    迫于形勢,楊廣只好絕了在京城堂堂正正登基的念頭,當宮廷政變一結束,便在文武百官的勸說下,倉促的找了一個吉時,然后在仁壽宮倉促登基,正式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出于對父母的敬重,楊廣遵循古禮,既沒有更改年號,也沒有冊立皇后和太子,甚至連父親的廟號、謚號,現在都不能贈予,必須回到京城以后,再在大興宮堂堂正正的舉行追贈事宜。

    這也就罷了,更讓楊廣郁悶的是楊素、宇文述等人認為他的帝位還不穩,為免白天的宮廷政變打擊到他和皇族的聲望,引發更多更大的騷亂和動蕩,楊廣只好聽從大家的建議,十分無奈的把宮廷政變定為右衛內訌。所以除了楊集、楊昭、楊昭、蕭婉、楊素、宇文述、史祥、楊玄感等少數直接參與者,九成以上的文武百官都不知今天白天發生了一起差點就改天換地的宮廷政變。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漢王楊諒造反,又暫時封鎖了楊堅賓天、自己登基的消息,再任命屈突通為使,帶著以楊堅名義下達的詔書前去太原召楊諒回朝。

    另外,楊廣在白天的時候本打算任命楊集為京城留守,讓他和楊約掌控京城兵馬、平息京城物價,但是計劃不如變化,由于楊堅病逝在仁壽宮,楊集這個親侄子自然是要一起扶柩回京城的,可是京城的動蕩和騷亂又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了,于是楊廣只好正式任命楊約為京城留守,令他今晚立刻入京。

    盡管楊廣本人搞得像是小偷一樣的上位,可他既然是皇帝了,卻不能對文武百官沒有半點表示。其他人也就罷了,但是那些在宮廷政變/“右衛內訌”中立功的功臣,卻不能不封賞,不然的話,日后誰還愿意為他這個皇帝賣命?所以登基為帝以后,楊廣最上心的一件事就是冊封功臣的事情。

    然而楊廣很快又犯了難,原因是有三個已經到頭了,比如說功勞最大的楊集,他是親王和右衛上將軍、涼州大總管和刺史;比如說楊素,他是右仆射和越國公、上柱國,還有宇文述,他是右衛大將軍和褒國公、上柱國。

    但是有功不賞、有罪不誅,向來是皇帝大忌,何況這三大功臣將是構成新朝的三根擎天白玉柱,不賞的話,豈不讓所有看著他們的人也感到心寒?

    他們三人是因為明白大隋王朝此時局勢嚴峻,故而能夠理解楊廣,哪怕他楊廣把今天的功勞留到日后補上,他們三人也不會介意什么,但是他們三人之后的小功臣,如今都眼巴巴的等著呢,若是他沒有先把這三大功臣冊封了,你讓他如何封賞那些小功臣?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爵位已經封頂了,而楊素和宇文述的勛官是上柱國,這也到頂了,他們兩人可以從散官方面冊封;楊集倒是沒有什么勛官在身,所以比起楊素、宇文述,又多了一個冊封的門徑。

    可是文散官、武散官、勛官和爵位一樣,一個有用的實職沒有,都是只領俸祿不干實事的虛職。若是升楊素、宇文述散官,楊廣倒是沒什么壓力、也沒有什么舍不得的。但如果讓他只是加封楊集虛職,楊廣就有些不樂意了。

    他也不知為什么,今天碰到加官進爵、封賞這個環節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楊集,總是想給楊集實打實的官職。他現在就像是一個窮人忽然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在碰到好兄弟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跟他一起分享分享自己的快樂。

    但是楊集還不到二十歲,就已經是右衛上將軍、涼州大總管和刺史了,再往上升一步,那就到可以入相的地步了。而且以楊集的能耐,他估計不用等到三十,就混到封無可封的地步了。

    若是到了那個時候,楊廣怎么辦?

    是讓正值壯年的楊集告老還鄉、混吃等死?還是架在朝堂上當神仙供起來?還是一刀兩斷?又或者是把他逼反再殺?

    在這諸多后果之中,每一樣都不是楊廣愿意看到的結果。

    楊廣思來想去,還是理智占了上風,在實職方面,他把楊集原有的涼州大總管、涼州刺史、督涼州諸軍事合成涼州牧,實權雖然沒有增減,但是名字這么一變,意味著本可分給三個人來相互制約涼州軍政大權,在制度上、法理上集中統一到了涼州牧身上。

    在涼州牧、右衛上將軍的基礎上,楊廣又加封楊集為正三品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正三品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賜勛上柱國。這不僅是褒獎楊集“右衛內訌”中立了大功,還是補他在涼州所立之功。

    楊廣已經想好了,楊集以后如果又立下大功,就把他的功勞封到他的子女身上,照這小子立功和升官的速度,恐怕幾個兒女還不夠,得在私底下提醒那小子多生些兒女來受官才行。

    楊素已經是右仆射,再往上就是擺設一般的尚書令了,而楊廣需要借助楊素之處多如牛毛,豈能把他升為閑散的尚書令?所以給了他一個太子少師的官職,然后再封他的第三子楊玄挺為儀同三司。

    宇文述則是從右衛大將軍遷為左衛大將軍,褒國公改封為許國公,封他次子宇文智及為儀同三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呼伦贝尔市| 建德市| 渑池县| 浦江县| 特克斯县| 辽阳县| 屯留县| 邻水| 姜堰市| 平谷区| 岳池县| 塔城市| 舞阳县| 马公市| 乐平市| 海原县| 台州市| 双牌县| 墨玉县| 延吉市| 文成县| 云安县| 旅游| 大丰市| 建始县| 高州市| 泗洪县| 桦南县| 奉贤区| 泗水县| 孝昌县| 保靖县| 宜昌市| 永新县| 长沙县| 莱西市| 防城港市| 溆浦县| 汶上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