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蕭府回到王府,已是傍晚時分,楊集送走了蕭婉、楊溫等人,正準備回后宅洗個澡,楊昭卻拖著胖碩的身軀前來拜訪了。 現在的楊昭是兼任內史令的豫州刺史、大總管,他這次是從洛陽趕回來參加楊集婚禮,楊集本以為他是來告辭的,楊昭卻開口說道:“王叔,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感覺我們大隋王朝不久的將來會天下大亂。” “何出此言?”楊集震驚的看著楊昭,這個胖侄子怎么會有這種可怕的感覺? “這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大概是緣自阿耶吧。”楊昭搖了搖頭,苦笑道:“我除了在洛陽當豫州刺史、大總管,還有一個職責,那就是和宇文愷勘察地址,為建新都做準備。這個宇文愷是阿耶秘密派過去的人,他的使命是勘探定址,設計完善的圖紙。” 楊集自然知道宇文愷,他是西魏大將軍宇文貴之子,雖然出現武將世家,但是宇文愷卻喜歡研究建筑方面的學問,大興城便是由他一手設計出來的作品。開皇四年,宇文愷又奉命設計和工鑿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余里的廣通渠,使物資運轉暢通便利,關中的富庶皆來自于此。 宇文愷號稱大隋第一匠,在建筑上、官道上、水渠上成就斐然,對于大隋的貢獻可謂是功高至偉。 這個事情楊集是知道的,只是沒有想到楊廣已經著手準備了,想了一會兒,才說道:“我大隋立國太短,各地人心不附,作為天下之心的洛陽最符合當大隋國翥,若是我們將都城遷到那里,既能西制關中,又東顧青徐、北望齊地、南鎮陳地;當然洛陽也有交通便利帶來的弊端,強則四面出擊,弱則群雄從四方來犯,而不像關中可以關門坐看關東紛爭。但是我大隋內部不亂的話,也沒有什么防御需求啊?”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有些事不是這么簡單。”楊昭隨著攜帶著洛河平原圖卷,他攤開在小桌子之上,起身向楊集介紹道:“洛陽城自古就有,但是阿耶要造一座類似大興城的全新大城,而不是在舊址上擴建。宇文愷首選風水上佳之地、其次是考慮運輸之便利、再次考慮災害防御。” 楊昭指著一片開闊地帶,說道:“這帶南抵伊闕、北據邙山、洛水橫貫而過,土壤平實,地基穩固,宇文愷查閱地方志,說是幾百年以來都沒有大災喜,在這里建設都城,可以流傳萬世。” “但正如王叔所言,洛陽雖然是天下之心,但洛陽四周空曠、地勢平坦,雖然北方有黃河,但冬天結冰以后,又會變成坦途;一旦北方異族突厥南下,將是一馬平川。永嘉之亂時,匈奴人便是如此長驅直入的擊破洛陽城,從而拉開五胡霍亂中原的序幕,另外北齊故地雜胡眾多不說,還有許許多多遺老遺少,若是朝廷有大事發生,此地很容易起兵造反,所以阿耶除了要考慮并州北部的異族,還要防御北齊余孽。” 楊集問道:“宇文愷是怎么想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