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四次意外?-《大隋主沉浮》
第(1/3)頁
裴淑英認為世家門閥之所以視書籍為洪水猛獸,是因為書籍來得太過猛烈,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一旦世家門閥冷靜下來,就會發現影響不大,哪怕是公平公正考試,世家門閥仍舊占據著絕對優勢,就算世家子弟考不中,也可以把考中的寒士變成自己人,然后大家一起維護現有的舉才制、任免制。
這一客觀的事實,楊集也沒辦法。畢竟制度再好,也要人來執行才行,即便是千年世家沒有了,可是政治世家、軍事世家、經濟世家也會應運而生,它們也許沒有千年之久,可是影響幾代還有可以的,只要家庭、宗族的社會架構不變、只要人類還有情感,就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
要是他有了子女,也會把資源投注在子女身上,也會全心全意栽培、扶持他們,也會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令他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不過令士族高高在上的主要原因還是豐富的藏書量、龐大的人才庫,若是沒有士族的支持,朝廷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治理天下,而書籍要是普及天下、不值錢了,寒門子弟、農家子弟將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也使士族最大優勢不復存在,朝廷對士族的依賴也從必不可少變成可有可無、從必須拉攏變成可殺可不殺。
楊集想到這里,說道:“書籍普及得如火如荼,天下世家都將此事視若洪水猛獸,便是朝堂上下,也沒幾人像你看得這般透徹。受此影響最大的山東族,終究還是把我當作生死之敵。”
“衛王這么想就錯了。”裴淑英輕輕的搖了搖頭,輕聲解釋道:“山東士族名義是同氣連枝、榮辱與共,但他們其實并非是鐵板一塊,對外是一個整體,對內同樣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昔日魏孝文帝以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為天下士族之冠。時至今日,四姓高門變成了崔、盧、李、鄭。勢衰的太原王氏已經剔除四大高門,李氏不但進入四大高門,而且排名第三,排第一的盧氏降為第二、排第二的崔氏晉為第一,高門之間暗斗之激烈,由此可見一般。”
“由四姓高門衍化出來的七宗五姓,竟爭得更加激烈,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為了排名和地位,更是明爭暗斗不休,同姓尚且如此,與其他幾姓的關系可想而知。”
“七宗五姓內的每一宗又分為幾房,各房在爭奪家主繼承人、爭奪族老席位時,比皇儲之爭還要慘烈三分。”
“多謝淑英提點,我輕松多了。”楊集長長的松了一口氣,肩頭上的壓力也減輕了許多。
說白了,七宗五姓為首的山東士族其實和“五岳劍派”一個樣,他們雖然彼此聯姻,對外宣稱同進同退,并且在明爭暗斗之余,也有相互照拂的義務和情誼,但是楊集在朝堂之上與崔仲方、鄭善愿、王隆的爭辯,誰會解讀是對七宗五姓的威脅和挑戰?
恰恰相反,博陵崔氏臭了崔仲方這個尚書級別的人物,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要是臭了“天下士子之師”的太學博士鄭善愿、王隆,三宗的影響力、名聲也因此大跌;其他山東士族就有更多利益可分、有更多操作空間,甚至排名在崔氏之下的盧氏、李氏有望利用這個機會追上、超過崔氏,所以他們或者不會感激把三人搞臭的楊集,但至少不會因為此事對他心生敵意。
也就是說,他楊集單挑不過七宗五姓,但是五姓、七宗、各宗各房的矛盾和競爭卻是他可以利用之處,只要瞅準關鍵的利益點,就能令他們自相殘殺;關隴貴族、南方士族也不例外。
想通了這一節,楊集感覺肩膀上的壓力輕了不少。
“你不是士族中人,對士族內部或許了解不多,我還有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想告訴你。”裴淑英輕聲說道。
楊集問道:“何事?”
楊家以前是關隴貴族,但現在是皇族了,皇族的生存規則豈能與貴族、士族一樣?以前又沒有人專門教過,楊集自然不清楚。但現在猝不及防的當了天下世家之敵,他對世家內部之事,也多了幾分好奇。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
“對于大隋朝廷來說,決定每個官職的關鍵人物是圣人和三省主官,可是對于世家門閥來說,決定某個官職的關鍵人物卻是家主和族老。比如說朝廷某個刺史空出來了,而我和我阿兄都想當這個刺史,就必須針得家主和族老的同意,他們選我或阿兄之后,家主再去和其他家族協商、溝通、談判、妥協。大家同意了,再由身在朝廷的各族族人一起推薦,于是這個刺史就是我或是阿兄的了。下一個刺史出現時,大家又是這么走一圈,然后讓給第二家。”裴淑英笑了一下,又說道:“總之呢,出現在圣人案頭之上的名冊,就是那幾個名字,誰去當這個刺史都一樣。”
“這么一來,你和你兄長就有矛盾了?”裴淑英這話,令楊集深有感觸,不管是今生,還是前世,在選官方面都是一個樣,總之出現在你面前的預選者,永遠只是那幾個鳥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西平县|
米脂县|
宣恩县|
利川市|
竹北市|
龙里县|
宜昌市|
马边|
台南市|
兴海县|
凤凰县|
望奎县|
大理市|
禹城市|
昌吉市|
常山县|
西安市|
化德县|
治县。|
甘南县|
噶尔县|
五河县|
射洪县|
嵩明县|
岫岩|
弋阳县|
蒲江县|
丰台区|
华安县|
长沙县|
宁阳县|
石首市|
秭归县|
肇源县|
八宿县|
土默特右旗|
那曲县|
靖安县|
宜丰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