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是如此,現(xiàn)在我們甭管高昌如何、西突厥如何,先讓麴伯雅繼續(xù)幫助西突厥盤剝高昌百姓。等高昌百姓再慘、更慘一點,進軍高昌的大隋軍隊,就是順應(yīng)民心、得到全民擁護的正義之軍;麴伯雅失去民心,淪為了孤家寡人。他說什么、反對什么都沒半點用處,屆時,怎么統(tǒng)治、怎么治理高昌,皆由大隋說了算。” 楊集笑著點頭。史上的西秦霸王,僅僅只是憑借幾個貧瘠之州的實力,殺得關(guān)隴貴族全力支持的李唐人心動蕩、關(guān)中不安,也說明了薛舉的能力;不過眼下,他的地位沒有達到自己這個層次,也沒有經(jīng)歷過像樣的戰(zhàn)陣,所以考慮的問題沒有那么周全。 薛舉是個帥才不假,但目前來說,也僅止而已。不是說薛舉沒什么門路,而是眼下的大隋王朝,將帥多得離譜,除了朝中那些猛人以外,隨便從邊州刺史、總管拎出一個人來,那都是獨當(dāng)一面的大將。所以薛舉現(xiàn)在就算進入朝廷的武將體系,也沒有單獨帶兵的機會。 他在自己麾下任職,絕對不會沒有出頭機會,比起被弄去朝中當(dāng)太仆少卿的屈突通來說,薛舉算是幸運的了。 至于今后走到哪一步,現(xiàn)在誰也不好說,一切得看楊廣如何治理這個天下了。 郝瑗也笑了,說道:“麴伯雅和吐頓設(shè)一樣,他為了維護高昌百姓的利益,這些年一直在和西突厥斗智斗勇、拼死博弈,這才令西突厥做出了一次次的讓步。所以憑良心說,他是十分合格的君主。但是高昌百姓看不到他的努力、也不會理解他的苦衷和付出,只知道西突厥士兵牽走他們牛羊時,麴伯雅這個國王‘漠然’不管。” “這就是小國國王的悲哀,他們面臨大國威脅之時,其實也是半點辦法都沒有。”楊集心中嘆息,其實郝瑗說話,也適用于許多中原皇帝;這些中原王朝的皇帝,為了自身統(tǒng)治和百姓利益,長期與國內(nèi)的各方政治勢力斗智斗勇、拼命改革。 可結(jié)果是什么? 多是以身敗名裂告終。 當(dāng)代百姓不配合、不認(rèn)同、不理解這些個皇帝,當(dāng)他死了以后,留到后世的是昏君、暴君之名。 其實別說昏君暴君了,就連明君也是被處處否定。這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楊堅了。 楊堅自己省吃儉用,他除了皇袍以外,連一件華麗的普通綢緞袍子都沒有,但是對待功臣名將之時向來賞罰分明,一點都不吝嗇,他個人的節(jié)省之舉,卻被寫成罕見的吝嗇皇帝。然而就是這個吝嗇皇帝,十分大氣的從私人寶庫中拿出三百萬匹絹布送給了有功官員、將士,此后年年掏錢獎勵百官士兵、撫恤老無所依的老人和殘疾人士,可是又被寫成收買人心。 楊堅見冗官無數(shù),撤并只有一兩個縣的州,之后又是從嚴(yán)治吏…也被說成多疑。 總之楊堅在被記載之前,必然先是“吝嗇、多疑、猜忌、殘暴”等等與性格有關(guān)的貶義詞,然后才是與這些貶義詞掛得上鉤的各種制度。使后人讀起史書來,理所當(dāng)然的認(rèn)為:楊堅都多疑了,他從嚴(yán)治吏很符合他的性格,一切與愛民無關(guān);楊堅創(chuàng)立的“不許官員在本州任職、不許同族在一個州任職、屆滿不能在該州連任”等等官制,是他天生多疑猜忌,所以創(chuàng)立這些制度很正常,跟防止同族勾結(jié)、官員和官員家族勾結(jié)謀利無關(guān);楊堅褒獎良吏、獎勵將臣、安撫孤寡老人、傷殘士兵,是他善于收買人心、別有用心…… “殿下若無吩咐,卑職先行告退了。”說到這里,眾人也都理解楊集不愿趁機進攻高昌的深意了,見他沒有什么交待,便紛紛告辭,前去安排各項防務(wù)。 楊集見天色尚早,便去后帳尋找蕭穎等女。 。。。。。。。。 蕭穎等人共同一頂白色大帳,四周有獨孤敏派來的肌肉女兵護衛(wèi),帳篷內(nèi)鋪著厚厚的地毯,布置雖然比較簡單,但也別有一種味道。 蕭穎跪坐在一張小桌面前,用支炭筆書寫曲譜,跟著大軍行走,雖然比較辛苦,但她心情格外愉快,一路上可以飽覽異域風(fēng)光,還聽到很多和大興風(fēng)格不同的異域民歌、雄壯軍號,這些,她都細(xì)心的記錄下來,準(zhǔn)備用來當(dāng)編曲的素材。 “娘子,有空嗎?”就在蕭穎和柳如眉商討之際,帳外傳來了楊集的聲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