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英一想,覺得這樣也不錯,加之汪部長本來就屬意《紅》《白》,現在問問也不礙什么事兒。 她把這邊的情況全部匯報之后,又把劇院問是否加演也一起說了,最后汪部長采納了沈嬌寧的意見,加演的劇目改為《白毛女》。 文工團這次出來,并沒有帶《白毛女》的服飾和道具,只能通過國際運輸寄過來,他們第二場演出的時間便定在了一周后,正好留出時間給演員們排練。 劇院認可了他們要“換一部舞劇演出,想把更多優秀舞劇帶給倫敦觀眾”的說法,在報紙上刊登了他們要演出《白毛女》的信息。 就在大家等著服裝從國內寄過來、抓緊時間排練的時候,倫敦舞團的團長過來找他們,表示舞團想學習他們的《森靈》。 這可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恨不得用鼻孔看人的倫敦舞團,居然要學習他們的舞劇? 領導們心里那個暢快呀,這是酒店請他們過去住、提供車輛這些事情沒法比的,這說明什么?說明人家覺得他們的舞劇好啊! 這群向來以古典為尊的人,竟然要向他們學習了! 領導自然恨不得一口應下,但這涉及到國際交往,他們繼續表示:“需要考慮一下。” 所謂考慮,其實也就是往國內打電話,問汪部長。 汪英毅聽到這個消息,也驚訝了:“在國外反響居然這么好?” “是真的很好,本來跟電視臺的約定是他們全程錄像,但是看完演出之后,他們主動表示要進行采訪。還有加演,聽說是因為很多觀眾要求,劇院方面才讓我們加演的。” 汪英毅聽完開始反思,他之前覺得《森靈》不夠好,是不是偏見太大了。前幾次文工團也跟他說反響很好,但都沒有今天的感覺實在,讓倫敦舞團想要學習的舞劇,那一定是比他們現在自己排的舞劇更好啊。 那頭,文工團領導還在問:“部長,您怎么說?同意不?” “同意,當然要同意,你們不是還要過幾天才演出嗎,就這幾天抽時間指導指導,不過就指導到演出結束,來不及教的部分讓他們自己對著錄像學。” 有了汪部長發話,文工團就把孟良吉派過去指導他們舞劇最難的部分。主要是有些地方融合了京劇技巧,外國人學起來不容易,需要重點指導,至于其他動作,到時候讓他們跟著電視臺錄像自己學。 …… 轉眼就到了加演這一天,這次有了報刊提前說明演出信息,雖然換了一部舞劇,可是仍然有絡繹不絕的觀眾過來觀看演出。 這里不像省會的過年演出,全場免費,沒有座位的人還能站著看,這邊劇院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沒有門票的人進入。 雖然這回的票價跟上次一樣,但事實上,不斷有人通過轉手門票獲利,有的人買到門票的價格,比標價貴了五六倍不止。 這種情況對于一個經常會有芭蕾演出的城市來說,極為罕見。 《白毛女》是一部跟《森靈》風格完全不同的舞劇,文藝兵們僅僅用了一周時間,就把一年多沒有跳過的《白毛女》撿了起來。 沈嬌寧早在提議時就知道,大家可以做到,因為這一出,南方部隊文工團真是跳了太多次了,想忘掉都難。 這一次,仍舊是曹麗跳喜兒,沈嬌寧跳白毛女。 季玉蘭趁演出開沒開始,去問外面的記者借了相機,在倫敦劇院的后臺給她們拍了一張合照,這是1975年5月28日,在倫敦,她仍然沒來得及戴上白色假發。 后來,季玉蘭告訴她,哪里是什么湊巧,她就是故意趁沈嬌寧還沒戴假發讓她拍照的。白發的女孩子也一樣好看,但她還是喜歡沈嬌寧一頭烏黑油亮的頭發,美麗嬌俏,小姑娘就該這樣。 這一張照片,后來也被刊登在倫敦周報,再后來,成為一張珍貴的歷史資料。這是整場演出,眾多照片中,她唯一一張沒戴假發的照片。 舞臺上白發的女孩子是復仇女神,眼睛里都是噴向敵人的火光,全然是舞劇里的形象。但通過這張照片,大家看到的,是一個笑容純真的女孩兒,只看著就讓人覺得,安靜而美好。 這些都是后話,此時,《白毛女》,這出具有鮮明特征的舞劇正在倫敦劇院上演。 相比于《森靈》,《白毛女》的時代感更重,這是一個發生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距今已經過去三十余年。 臺上的演員們有的穿著淺藍色軍裝,有的打扮成地主家的仆人,不一而足,總之都是西方觀眾從來沒見過的芭蕾造型。 等黃世仁出來時,先前沈嬌寧去過的那家小報社記者忍不住嘀咕:“還說沒有長袍馬褂,這不就是嗎?” 不過他覺得,雖然衣服不一樣,但是這舞劇依然很好看,故事也很動人心弦,覺得殺害楊白勞、拆散喜兒與大春的黃世仁簡直太壞了。 國內觀眾對這部舞劇已經審美疲勞,但是對倫敦觀眾來說,卻是萬分新奇。 從窗花舞、紅頭繩舞、紅綢舞,到“春夏秋冬”,喜兒的頭發由黑轉灰,再變成全然白發的白毛女,又有“下山取貢品”、“石洞重逢”等眾多經典舞蹈片斷,觀眾連眼睛都舍不得眨。 這是他們國家幾乎全國文藝團體都跳了十年的舞劇,其經典之處,自然毋庸贅言。 這一場演出,文工團再次獲得了如雷般的掌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