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件事做得怎么樣,全看態度。 酒店把房費退還給他們之后,接送文工團的車也給他們安排好了,不用他們再自己租車。至于先前說“比約定時間完幾個小時”的所謂風俗自然也不存在,車輛按時來接,不但要準時,還要比他們提前,早早等著。 同時,劇院還表示,他們難得過來進行芭蕾交流,舞團方面希望可以跟他們進一步交流。 文工團答應了,但是不能立刻交流,需要等他們結束采訪。 劇院代表說:“那是當然,等你們忙完再好好切磋。” 風水輪流轉,當時舞團對他們愛答不理,現在成了對方等自己。 他們先去了倫敦周報,一起去的除了四位接受采訪的人,還有翻譯安保等人員,不過其他人都站在外面,最后走進會議室的就只有四個,翻譯是報社安排的。 主要是許英主任在回答對方的問題,介紹芭蕾在中國的發展狀況,《森靈》的具體情況,等等。 記者問:“聽說貴國對國民的思想控制很嚴重,舞蹈創作是例外嗎?” “這些都是誤解。目前我們國家,文藝界非常繁榮,不僅僅是舞蹈,還有電影、戲劇、音樂等,大家的創作欲非常旺盛,且質量都很高。”許英說,“當然舞蹈發展更是迅速,就芭蕾而言,僅僅去年一年,就涌現出好幾部優秀舞劇。” 記者問完許英,又分別問了其他三個人一些問題,都是中規中矩的,最后還是由許英說:“很高興能夠來進行芭蕾交流,相信未來這樣的交流會越來越多。” 這是一次很官方的采訪,采訪前他們就說好了,這次采訪主要由許英回答,記者雖然還有很多問題想問沈嬌寧,但都只能忍住。 這邊的采訪只有照片和文字刊登,回答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介紹國內舞蹈界發展情況,尤其是芭蕾的發展,很官方,很正式,也很得體。 到電視臺那邊的個人專訪,就沒有那么正式了。 沈嬌寧在當地買了一條嫩黃色的長裙,鮮妍嬌嫩,比開得正好的花朵還漂亮。 報社只有人錄音和做文字記錄,這邊卻是直接把鏡頭對準了她的臉,還不止一個,因為播放時要在遠景和近景之間切換。 電視臺派的是個女記者,她說:“那天演出之后,引起了觀眾的極大反響,我們臺也找了幾位觀眾進行采訪,但奇怪的是,每位觀眾的想法都不太一樣。” “大家都是什么想法?” 具有豐富采訪經歷的記者,被她看了一眼,心里瘋狂尖叫,這是怎樣的神仙顏值啊,然而只能強裝淡定,看了一眼手里的筆記說: “有大約三成的觀眾認為,環境問題刻不容緩,應該加強環保宣傳力度,還有大約三成的觀眾認為,當下的制度并沒有給國民帶來足夠的幸福感,還有一部分觀眾說,他們覺得東方芭蕾超越了古典芭蕾,以及,沈小姐實在是太迷人了。” 沈嬌寧聽到夸獎,客氣地微笑了一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