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沈嬌寧跟領導報備了一聲,獲得批準后就出發去報社。 顧之晏也已經安排好安保事宜,已經在門口等她。 “準備去幾家?”上了車,顧之晏問她。 “今天先去五家,看看情況。” 沈嬌寧在筆記本上寫了很多,但出門時并沒有把本子帶上,只把各報刊地址那頁撕下來放在口袋里。出去談判,首先不能露怯。 她選擇的第一家是個小報社,她覺得一開始也許還不熟練,選擇難度小一些的報社可以練練手,其次是,即便談不成,損失也小一些。 接待他們的是一名記者,看到是兩個亞洲人,懶散地問:“是什么新聞?” 沈嬌寧說了一遍,顧之晏翻譯道:“是一部新舞劇,它突破了傳統的古典芭蕾,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創新。貴報社假如可以前來記錄并報道這次演出……” 他用詞精準,發音流利,不但沈嬌寧心里默默點頭,連記者都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不過記者還是打斷他:“抱歉,我先問一下,你們是亞裔英國人嗎?是這里的舞團有了新作品?” “不是的,我們是中國舞者,帶來了中國的芭蕾舞劇。” 記者便吃驚地說:“中國!天哪,那里也有芭蕾嗎?你們是穿長袍馬褂跳舞嗎?” 他們只好解釋:“雖然不是浪漫舞衣或古典舞衣,但也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女孩子們也穿漂亮的裙子,非要說的話,和浪漫舞衣更接近一些。” 古典舞衣是指《天鵝湖》等舞劇中的舞衣,裙子的長度在膝蓋以上,有多層紗布,浪漫舞衣則長及腳踝。《森靈》中女舞者的裙子長度到小腿,只有單層絲綢布料,沈嬌寧只能這么形容。 事實上,要是過來演出《白毛女》,里面還真有人穿長袍馬褂…… 記者像在聽什么奇聞似的:“哦哦哦。” 他隨即又道:“雖然你們說得好像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不能去。我得報道人們更關心的新聞,這是我的工作,不能感情用事,抱歉,兩位來自中國的客人。”他站起來,表情無奈地攤手搖頭,準備送客。 第一家會被拒絕,也算是有心理準備。然而等他們又去了其他三家,才知道這第一家報社的記者已經是最客氣最溫和的了,也許是因為這一家沒有名氣,業務量少,記者才有空坐下來跟他們交流。 第四家報社根本就沒讓他們坐下來,聽明來意,直接而略帶傲慢道:“芭蕾舞劇我們一般只報道當地舞團,你們知道的,這里有全國最優秀的舞團。”有了最優秀的舞團,為什么還要去報道那些不入流的舞劇呢? 當然他們不是完全不報道,如果有需要的話,他們可以立刻發表嘲諷奚落的文章,以此來襯托當地舞團的優秀。這些他當然不會告訴那兩個亞洲人。 沈嬌寧從這家報社出來,就跟顧之晏說:“下一家你不用翻譯了,我自己來。” “嗯?你會英文?”他知道沈嬌寧會法語,猜測她可能不會英文,才毛遂自薦給她當翻譯。 “我學的是美式英語,在這里說擔心會被他們歧視才讓你翻譯。”這里的紳士們不但喜歡歧視亞洲人,也看不起美式發音,覺得倫敦腔才是最純正的英文,“但下一家是專門的舞蹈類雜志社,可能會用到很多專業術語,還是我自己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