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8章 司法第一槍-《寒門禍害》
第(1/3)頁
山西,太原城。
雖然晉商遭到朝廷的清洗,但晉商從來都不僅僅是那幫賣國賊的晉商,有很多山西商人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得益于山西的煤炭資源進行開發,加上大明跟蒙古很多部落的貿易已經合法化,不少晉商更是參與到澳大利亞的鐵礦開采中去, 致使這些奉公守法的山西商人崛起。
不過他們跟原來的晉商有著極大的不同,若是誰敢向大明禁止的蒙古部落走私,那么他們必定會先于朝廷清理門戶。
對于早前晉商群體的賣國行徑,他們都是十分的唾棄,卻是始終明確自己是華夏的一員,堅定地擁護著賢相林晧然的決策。
太原城沒有因原先晉商團體被清洗而衰落, 反而抓住經濟騰飛的好時機,致使太原的經濟得到騰飛。
正是如此, 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太原城顯得更加的繁華, 街道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而太原百姓的收入同樣得到提升。
“這是誰下的黑手,當真是無法無天了!”
“依我看,定然是有人想掩蓋罪行,所以才想著阻止朝廷在山西設立法院!”
“不用猜,肯定是那幫壞事做絕的宗人所為,這些年他們做了多少惡事,而今自然想要除掉海青天!”
……
隨著海瑞遇刺的消息通過《山西日報》傳開,城中的百姓議論紛紛,更是誕生了陰謀論,很多人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宗人群體。
盡管山西的經濟得到騰飛,但龐大的宗人群體宛如是一座大山般壓在山西身上,將很多山西百姓壓得喘不過氣。
山西的龐大的宗人群體源于朱元璋的三個兒子, 在山西打造了三個藩王體系, 號稱“山西三大府”。
三大藩王分別是:就藩于太原府的朱元璋第三子晉王, 就藩于大同府的朱元璋第十二子代王、就藩于潞洲的沈王。
可別小瞧山西從明太祖到本朝僅僅冊封三個藩王,但經過這些多年的繁衍, 宗人的數量早已經大爆炸。
嘉靖十三年,山西三大府的宗人人數已經達到近三千人,每年的宗藩祿米達到了九十五萬石。到了隆慶初年,宗人的人數直接突破了一萬人,祿米歲支更是猛增。
隨著人口的迅猛擴張,原先的王城已經無法容納這么多宗人,致使山西各地還出現了很多的“縣王府”。
像晉王一系,出現了很多的縣王,像寧化王、慶成王、交成王、陽曲王等旁支,而這些縣王分散到山西各縣設立縣王府與民爭利。
好在,有鑒于這三位藩王太能繁殖了,故而明朝一直沒有在山西增加藩王,歷朝的藩王多分封于他處。
像隆慶的父親興獻王,便是冊封到江西就藩,離京城足有萬里之遙。畢竟一省所能容納的王府有限,而年入幾十萬石的山西早已經超了負荷。
只是事情到了本朝還是出現了變數,三大藩王的局面還是被打破了。
李貴妃在面對敗局后,亦是不得不接受現實。卻不知是出于什么考慮, 在給兩個兒子謀奪藩王位的時候,卻是向陳太后打起感情牌要將封地選在北方, 離京城越近越好。
陳大后最終還是同意了李貴妃的請求,在敲定了王號后,便將朱翊鈞的封地安排在山西的平陽府。
在朱翊鈞年滿十六之時,便已經到平陽府就藩,致使現在的山西再增加一位王爺,毅然很可能成為“山西第四府”。
現如今,宗人群體已經是山西最強大的勢力,而增加了朱翊鈞更是如虎添翼。
宗人群體對律法無疑有天然的抵抗性,而今四座王府皆坐落山西,他們確實有阻止法院體系的動機,更是刺殺海瑞的最大嫌疑團體。
“一切以司法為憑,你們先找出行刺本官的兇手!”海瑞沒有聽信城中這些猜測,而是命令手下追查此事道。
雖然遭到了行刺,但海瑞并沒有退縮,而是有條不紊地部署著相關的工作。
海瑞遇刺反而讓法院體系的建設少了很多阻力,地方官員不僅沒有阻抗,反而更加賣力干活以洗清自己的嫌疑。
另外,雖然海瑞僅僅是舉人出身,但其海青天的名聲早已經響徹大江南北,而今更是正三品的刑部侍郎。
不論他們如何看待海瑞這個舉人官,但現在海瑞已經是堂堂的部堂高官,更是奉朝廷法令辦差的欽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容城县|
察雅县|
东海县|
金川县|
镇江市|
阳东县|
阜康市|
蒙城县|
凤凰县|
山西省|
淳安县|
巴塘县|
景东|
阿鲁科尔沁旗|
永靖县|
凌海市|
铜陵市|
项城市|
莆田市|
凤台县|
泗洪县|
灯塔市|
深水埗区|
蓝田县|
昌江|
银川市|
泰和县|
格尔木市|
田阳县|
汝阳县|
南丹县|
习水县|
邻水|
长葛市|
伊宁县|
虎林市|
平塘县|
永济市|
河曲县|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