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5章 來自華夏的探索-《寒門禍害》
第(1/3)頁
自百歷元年后,華夏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擁抱世界,越來越多華夏探險者朝著完全陌生的海域前行。
新一屆內閣秉承替農民減負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執政方針,朝廷已經不再專注于農業稅,而是將觸手伸向了經營稅和商品稅,更是著重于進出口的關稅。
得益于海上貿易的迅猛發展, 現在一年的關稅已經高達幾百萬兩銀元,而且保持著良好的持續增長態勢。
正是朝廷的政策鼓勵和越來多的人從海上貿易掘取第一桶金,致使更多的人投身于海上貿易,他們帶著大明的商品揚帆遠航。
南洋早已經遍布大明商人的蹤跡,最南端的澳大利亞被聯合商團開發,甚至朝廷已經將澳大利亞劃歸聯合商團所有。
聯合商團并沒有完全將澳大利亞占為己有,在尋得那些大大小小的鐵礦后, 便將這些鐵礦出售給一些有實力的商幫開采。
這里已經不僅限于粵商,從閩商、浙商到徽商,甚至山西商人都已經加入其中,已經囊括了整個大明最有實力的商人團體。
由于新加入的徽商和晉商帶來了大量的工人,有的商人甚至是舉族遷來,致使澳大利亞成為大明商人最為活躍的區域。
僅是這一年,便有超過十萬的大明百姓遷往澳大利亞。
雖然大明并不打算走對外擴張的道理,但由于對鐵礦的需求,卻是不經意間便將澳大利亞打造成了大明的第二個國度。
他們通過鐵礦賺取豐厚投資回報的同時,亦是替華夏掘取工業養分,將源源不斷的優質鋼鐵運回大明。
鋼鐵,這是工業的基礎,大明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在取得澳大利亞的成果后, 不僅僅是聯合商團,很多大明的冒險者都想繼續往南闖出一片新天地。
只是看到那茫茫的冰面后, 他們便知道繼續往南的道路行不通了?;蛟S在將來,他們的子孫能夠破冰前往, 但現在的他們只能望而卻步。
澳大利亞, 已然是時代的終點, 但華夏探險者的腳步并不會停歇。
雖然往南的路子已經被冰面堵死,但更多勇于冒險的商人毅然選擇向東或向西繼續進行探險,從而尋得新的商機。
正是這一年底,很多華夏商人從呂宋向東航行,涉足那一片茫茫的大海。
在踏入茫茫大海的那一刻,大自然是讓人畏懼的。盡管不像南面那般遇到冰川所阻,但艦隊大半個月仍舊看不到陸地,無疑讓人感到絕望。
對此,很多大明商人得到結論:這東邊的路子同樣行不通,這是一片沒有盡頭的海域,繼續前行只會葬身于大海。
正當大家都認同這個結論的時候,有商人成功到達了位于大平洋西部的馬里亞納群島,進入那一座面積最大的關島。
隨著大明的強勢崛起,這個時期的歷史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
由于西班牙的艦隊被聯合艦隊驅逐出南洋,故而西班牙人壓根不能再從南洋獲取香料,被迫中斷了南洋的香料貿易。
正是如此,西班牙艦隊不再跨越大平洋而來,并不需要將關島設為艦隊的補給點, 自然沒有將關島占為己有。
由于關島沒有受到西班牙人的滋擾, 這里的原居民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時常圍著篝火載歌載舞。
關島的氣候十分適當居住, 這里有著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總人口約有五萬。他們已經懂得從事農業生產,亦懂得造船在近海捕撈,故而實現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面對著完全陌生的大明商人闖入,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十分害怕,特別看到大明商人手中的刀器,還有那個會響的棍子,卻是紛紛躲了起來。
得知東面的海域存在著一片島嶼后,很多大明商人紛紛前來探索這塊處女地,亦是跟關島上的原居民開展了貿易。
雖然關島的原居民已經實現自給自足,但他們并沒有手工業基礎,甚至所用的武器僅僅是鋒利的石頭。
哪怕是在大明十分普通的小刀子,在這些原居民眼里都如獲至寶般,故而他們愿意拿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進行交換。
華夏沒有搶掠的因子,亦沒有打算奴役這幫樂觀向上的原居民,所以雙方開展的是平等的商業貿易。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每逢大明商船靠近這個島嶼,這里的原居民都是興高采烈拿著他們所得到的“寶貝”前來交換大明商品。
雖然關島的環境優美,但經過他們的一番探索后,這片島嶼并不存在金、銀、鐵礦,甚至都沒有過于值錢的東西。
對此,很多大明商人無疑十分的失望,卻是只好用大明商品換取一些海獲或土特產,而后便原路返回大明。
對于一些更積極的冒險家而言,這個關島并非一無是處,在他們的眼里卻是一個十分理想的補給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呼和浩特市|
达孜县|
商都县|
隆回县|
临桂县|
阜平县|
轮台县|
工布江达县|
尚志市|
津市市|
丹东市|
保靖县|
沿河|
库尔勒市|
洞口县|
太康县|
介休市|
岳阳县|
巴青县|
康保县|
吉安县|
海淀区|
松滋市|
教育|
瓮安县|
松原市|
奈曼旗|
咸宁市|
仪陇县|
张家口市|
田林县|
钟山县|
泸溪县|
临武县|
顺昌县|
资溪县|
武功县|
资中县|
鹿邑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