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4章 黃金鋼鐵-《寒門禍害》
第(1/3)頁
寒冷的南風正在肆虐著澳大利亞,南部很多草木已經枯萎,氣溫悄然來到了十余度,彰顯著屬于這片大陸的冬季。
在海邊的波浪聲中,澳大利亞南部最大半島上呈現著人類工業文明的氣息,在那塊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壘起了高聳的煙囪。
煙囪正冒著一道白色的熱氣,長長的白色氣柱跟天空的云朵連到了一起,致使這個作坊宛如是一個云朵的生產基地。
當然,這個充斥著人類工業文明的作坊自然不會如此的奇幻,這里其實是聯合商團開采鐵礦石后修建的一個鋼鐵生產作坊。
澳大利亞偏居在南太平洋上,受到外界氣候,物理條件影響較小,地質結構長期穩定,地層古老,數億年來沒有強烈的地質運動,利于礦物的長期積聚、富集,致使鐵礦的品質不斷提高,達到了驚人的平均60%左右。
這些鐵礦后來又在風力的侵蝕下,埋深逐漸減小甚至露出地表,成為最易開采的礦床,而這里的品質達到65%。
跟著南美洲的金礦、銀礦相比,這里的鐵礦所產出的鐵可謂是鐵賤如泥,但對于現在的華夏卻是最大的財富。
不論是大明禁鋼令對整個民族興起的扼制,還是大明鐵礦品質低下不利于鋼鐵工業,澳大利亞優質的鐵礦無疑有助于華夏走上工業文明的道路。
聯合商團并沒有選擇一頭扎進金山銀山,而是主動肩負起民族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難來到了這里扎根,希望將這里最優質的鐵礦帶回大明。
有鑒于運輸成本的因素,加上這里亦是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聯合作坊遂決定在這片新大陸直接興建一個鋼鐵作坊。
正是在聯合商團的努力下,他們在這里迅速在立足,而今擁有一間工人達到上千人的大型鋼鐵作坊,成為華夏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雖然這塊土地已經進入冬季,但澳大利亞的冬天阻擋不了華夏的熱情。
隨著一塊塊的煤炭丟進焚爐中,經過焚燒的鐵礦石很快融成了紅色的鐵水,很快從旁邊的鐵槽中流出。
嘿呦!嘿呦!嘿喲!
幾個戴著棉手套的鋼鐵工人將鋼鐵在凝結前迅速地拉了出來,從而形成一條長條形的鋼材,嘴里整齊地喊著口號。
隨著達成標準的鋼鐵被軋斷,他們便得到了標準一致的鋼材,而這些鋼材將會被聯合商船的海船運回大明。
“城主來了!”
有工人看到一個青年男子出現,當即便是小心地提醒道。
楊富河秉承著父輩嚴謹的態度,每日都會親自到車間查看生產情況,處理著各種生產的突發事故。
“城主,預計今天便能生產到足夠的數量,明日便可以裝船返航了!”負責倉庫的主管錢楓見到楊富河,便是急步上前匯報道。
楊富河知道船只已經等了兩天,當即輕輕地點頭道:“如此甚好,你今日便安排人員裝船,爭取明日清晨便起航!”
“遵命!”主管錢楓得到答復后,當即便轉身離開。
不管是聯合商團的文化,還是他那段貧苦的經歷,都讓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將自己所負責的事務高效地完成。
或許正是他們聯合商團這種認真負責的企業文化,盡管聯合商團分散在汪洋的彼岸,但他們仍舊是緊密地相連。
楊富河看著錢楓急匆匆地離開,亦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氣,轉而讓人叫來梁連營和林文杰一起商討鋼鐵第二作坊的籌建事宜。
自從他們三人組成鐵三角來到聯合半島經營這片新大陸,從建城扎根、就地采礦到建立鋼鐵作坊,他們一直都是按步就班地推進。
只是他們身上肩負的不僅一兩噸的鋼鐵需要,而是整個華夏的鋼鐵需求,故而他們還需要瘋狂地擴產。
正如林大人在信中所說那般,只要他們將足夠的鋼鐵運輸回華夏,那么華夏就會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鐵制品和武器,將會無懼于倭寇、韃子和西洋人。
為了這個神圣的民族使命,他跟梁連營和林文杰甘于深深地扎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直到將這里的鐵礦搬回華夏為止。
咚咚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宜春市|
轮台县|
绍兴市|
金湖县|
石景山区|
曲阳县|
桃园县|
普宁市|
淮阳县|
抚松县|
崇文区|
银川市|
湘潭市|
和硕县|
海口市|
娱乐|
安多县|
莎车县|
恭城|
张家港市|
区。|
镇平县|
恭城|
文化|
阿巴嘎旗|
巴青县|
康乐县|
达日县|
容城县|
长子县|
克山县|
彭泽县|
小金县|
洞头县|
溆浦县|
兴业县|
大悟县|
吕梁市|
射阳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