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70章 耽羅島-《寒門禍害》


    第(1/3)頁

    東海有著一座水草肥美的大島,跟著朝鮮半島隔海相望,離大明的長江口亦是不算太遠(yuǎn)。這里早期孕育出屬于這座島的文明,出現(xiàn)一個名為耽羅的國度。

    《新唐書·東夷傳》記載:“龍塑初,有儋羅者,其王儒李都羅遣使入朝,國居新羅武州南島上,俗樸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谷,耕不知用牛,用鐵齒耙土。”另有記載:麟德中,酋長來朝,從帝至泰山。

    1105年,高麗國滅亡耽羅,在其地設(shè)置耽羅郡,不久又將耽羅改名為濟(jì)州,即后世的旅游勝地濟(jì)州島。

    只是到1273年,元朝將耽羅島歸為本國版圖中,在此設(shè)立總管府,屯鎮(zhèn)邊軍一千七百人。此處成為元朝對日本遠(yuǎn)征的跳板,而后演變成一個重要的流放之地。

    1367年,高麗請求將濟(jì)州歸還高麗,高麗則將當(dāng)?shù)孛晒湃怂林R進(jìn)貢,元順帝批準(zhǔn)。當(dāng)?shù)啬榴R的蒙古人選擇抗命,殺死高麗派過來的官吏。

    1374年,高麗恭愍王派崔瑩討伐濟(jì)州,平定牧胡,濟(jì)州重新歸為高麗版圖。

    只是明朝并沒有徹底放棄這里,國初循元朝舊制,把耽羅作為犯人流放地,明太祖把與其爭奪天下失敗的對手家屬如陳友諒之子陳理、明玉珍之子明升等流放到耽羅島。

    耽羅島被大明視為流放之地,令到高麗國王亦是無計可施。直到1388年,明太祖將最后一批蒙古的王公貴族流放至此,這才算是徹底放手耽羅島。

    1392年,高麗終于可以大展拳腳,派遣軍隊擊敗了島中的蒙古勢力,取得了濟(jì)州島的統(tǒng)治權(quán),隨后在濟(jì)州牧內(nèi)設(shè)置大靜及旌義二縣。

    正是這歷史的原因,耽羅島既有原土著,亦有遷居于此的朝鮮人,還有很多流放的蒙古人和漢人的后代。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的話,這座海島會以這種平靜的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下去,承擔(dān)著朝鮮國的蒙古馬匹的需求。

    只是在今年年初開始,耽羅島西南邊那一個天然港灣中,已然突然出現(xiàn)了一大批大明人。

    他們顯得肆無忌憚地入駐這里,在這里迅速地修建了一座碼頭,隨后在碼頭的邊又修建了一座炮臺,而今則是熱火朝天地興修一座新城。

    由于朝鮮位于濟(jì)州島的北面,故而不管是大靜縣還是旌義縣,卻是位于北邊或東邊,遠(yuǎn)離這個被后世稱為和順港的西南港灣。

    這個西南港灣屬于沒有開發(fā)的地區(qū),其實這話亦是不夠嚴(yán)謹(jǐn)。

    濟(jì)州島這個時候亦是談不上開發(fā),主要還是得益于島東邊的水草肥美適合養(yǎng)馬,故而拉開了這里養(yǎng)馬業(yè)的序幕。

    由于這個天然海灣的緣故,雖然這個西南偏僻之地沒有能夠形成一個城市,但亦是有幾百人在這里居住,以捕撈和放牧為主。

    只是這種寧靜的生活則是被野蠻地打破,不說他們的人數(shù)遠(yuǎn)遠(yuǎn)不及這幫大明人,武器更是不在一個級別之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新源县| 克什克腾旗| 兴仁县| 开化县| 久治县| 宁陵县| 威信县| 双鸭山市| 老河口市| 萨嘎县| 高雄县| 龙井市| 博白县| 德钦县| 新巴尔虎左旗| 潮安县| 海淀区| 嵊州市| 江门市| 天水市| 班玛县| 沾益县| 山阳县| 富平县| 黎平县| 南召县| 巢湖市| 凉城县| 碌曲县| 周至县| 福海县| 石棉县| 阿克| 旬邑县| 松阳县| 察隅县| 色达县| 湖口县| 两当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