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朝堂興波-《寒門禍害》
第(2/3)頁
古往今來,新人都忌諱談論舊人,常常還會廢除前任的舉措,從而推出新政。但偏偏地,吳山卻是將嚴嵩和其鹽政方針都搬了出來。
藩恩的臉色微沉,看著吳山如此不講規矩,他亦是不再給吳山好臉色,當即針鋒相對地道:“吳尚書,且不論鄢懋卿做了多么惡事,這整頓鹽政是對是錯!若是朝廷再提高鹽稅,令到各地鹽價大漲,百姓無鹽可食,當真不怕全天下的百姓在背后戳你吳曰靜的脊梁骨嗎?”
這話說得聲色俱厲,目光惡狠狠地盯著吳山,仿佛吳山就是一個為禍天下的禍害一般。
張永明等人紛紛望向了吳山,這鹽政確確實實是一個難解的難題。若是朝廷加征鹽稅,那么商人必然會提高食鹽的售價,從而令到百姓食高價鹽,而吳山恐怕是要首當其沖。
吳山跟林晧然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在意識到這里有貓膩后,他亦是大量的翻閱了史籍,已然對大明的鹽政有了更深的認識。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藩恩,吳山卻是輕輕地搖頭道:“本官并不是從百姓身上謀利,而是將本屬于朝廷的鹽利,從那幫鹽商身上取回來!”
這里卻是故意掩飾了一些事實真相,當下大明的鹽引有六成落到勛貴和官紳手里,而到鹽商手里的鹽引不足四成。
“吳尚書,你可知曉!鄢懋卿總理鹽政,將兩淮鹽稅提高了七成,令到很多鹽商走投無路要改行了!”藩恩氣勢不減,當即列出一個事實道。
張永明如同旁觀者般,心里卻是生起了幾分好奇,目光紛紛望向吳山。
吳山端起茶盞,卻是淡然地說道:“若是還有路費來京城哭窮,那他們那幫鹽商就不可能慘到哪里去!本官翻閱宋時史籍,每年得錢一千二百萬貫左右,反觀本朝得銀亦是去年鄢懋卿總理四地鹽政后,方得一百多萬兩,敢問這些鹽利去往何處?”
咦?
郭樸在聽到這番話后,卻是抬頭認真地望向了吳山一眼。
二人已經有著幾十年交情,他自然深知吳山是什么性子,吳山肯定不會在這種事情胡編亂造,敢情鹽政這里確實大有文章。
張永明等人的臉上亦是露出思索的表情,開始正視起鹽政這個總理。
咳……
嚴訥當即輕咳一聲,給藩恩遞了一個眼色。
藩恩的腦子飛快運轉,當即眼睛微亮地答道:“那是因為本朝鹽商要承擔運輸、銷售和儲存等環節,故而朝廷免了銷售的支出,而鹽商則肩負了這些開支,這才是朝廷鹽稅收入減少的緣由!”
張永明聽著這一個解釋,亦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后又是望向了吳山。
吳山喝了一口茶水,卻是沉穩地回答道:“據本官所知,這所謂的運輸成本全都轉移了當地的老百姓!像湖廣衡州府,一斤鹽的銷售足足兩錢銀,但朝廷所發鹽引每斤二十六文!”看著藩恩要說話,他卻是擺了擺手繼續道:“本官初時亦以為朝廷鹽稅大減,百姓的鹽價亦當大減,但查閱蘇州府、南昌府和長沙府等地,售價竟然比宋時還要高上一倍!”
隨著一個個數據羅列出來,事情已然很是明曉。當下大明的鹽稅收入銳減,而百姓卻吃高價鹽,而鹽利正是落到了鹽商的口袋之中。
“這里還有各地的關卡費用,卻不可一語概之!”藩恩絞盡腦汁,終于又是想到一個因素道。
吳山心知這并非妄言,從中得到鹽利自然不是鹽商,還有各種各樣的利益群體,而這各地所設下的關卡實質亦是一方面。
有背景的鹽商或勛貴的鹽,自然是暢通無阻;但沒有背景的小鹽商,想要安穩地過去那個關卡,則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從而會拉高食鹽的成本。
吳山自然不會被這些末節的東西所迷惑,而是正色地說道:“本官只知道這朝廷鹽稅流失是事實,百姓食高價鹽亦是事實,故而這鹽政還需要繼續整頓!”
藩恩的嘴角微微張了張,但最終卻沒有發出聲音。雖然他有心進行辯解,但他對鹽政的情況并不是很熟悉,已然被吳山駁得啞口無言。
楊博等人雖然很是認同吳山的觀點,但由始至終都沒有表態。畢竟選擇支持吳山,那便是站到徐階的對立面,這極可能是一種作死的行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