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諾曼底登陸的時間越來越近,隨著時局的發展,萊因哈特的心理知道,自己的相關準備必須要加快了,尤其是柏林方面,很多事情他必須要緊密的關注著,而奧地利和挪威相關物品的撤離也必須立刻開始進行。 1月的時候,帝國北方集團軍遭受重創,列寧格勒之圍遭解。 3月份的時候,九頭蛇方面獲得了關于霸王行動計劃的詳細行動細節,最終帝國方面確定盟軍將與法國加萊登陸,至于其他方面傳上去的關于諾曼底登陸的可能,最高指揮部最終予以了拒絕。 萊因哈特自己也寫了一份關于盟軍諾曼底登陸的可能性,但是很可惜,最高統帥部更加相信盟軍可能在法國登陸這一計劃,因為那里不僅是英倫三島距離歐洲本土最近的地方,甚至于他們還獲得情報,盟軍以多佛為基地,集結了第一集團軍群,其編制甚至要比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還要龐大,并且任命巴頓為總指揮官。 說實話,如果萊茵哈特不是提前知道盟軍將會與諾曼底登陸,那么恐怕是他也不會想到盟軍在多佛那么大的陣仗,不過是障眼法,但是很可惜,最高統帥部的判斷還是出了問題。 其實在法國加萊和諾曼底登陸各有優劣,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最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御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并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于登陸后向縱深發展。 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御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盟軍選擇了諾曼底。 其實如果格局足夠大,那么你就會判斷盟軍境會議諾曼底登陸,而不是在法國加萊登陸。 盟軍反攻歐洲,所想的并不是要如何最快的攻入日耳曼帝國本土,而是要全面的收復整個歐洲,然后集結整個歐洲的力量對付日耳曼帝國,這種方式最為穩妥,一旦展開,鋪天蓋地的攻勢將讓人無法反擊。 如果說選擇在加萊登陸,一旦失敗,損失的將會是美國人自己的士兵,即便是他們能夠成功登陸,然后快速的朝帝國境內穿插,可是一旦有哪方面失敗,那么將會連累到整個計劃。 可惜了,帝國在戰爭早期吃了快速穿插的便宜,這個時候自然要防備人家快速的穿插到自己的國家,一切都要還回去,所以從最高首腦到最高統帥部的絕大多數人都這樣想,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 而且由于東歐戰場的失敗,原本這些年隨著帝國大軍遷移到東歐的的帝國公民,不得不重新撤回到帝國來,只不過因為一些原因,他們更多的被安置到了丹麥和挪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