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是因為他們花錢買官! 這些人雖花錢買官,不過他們本身還算是士大夫階層,你只能說他們求官心切,在道德層面鄙視他們。 但陶謙的操作可就非比尋常。 董卓心中不由暗躊道,難道是陶謙通過漢靈帝賣官的行為,自己有所感悟? 還別說。 還真是如此! 陶謙初入徐州之后,要想掌握大權,政令通達豈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沒辦法,陶謙只得拉攏徐州當地豪族,其先任命徐州望族陳氏家族之人陳登為典農校尉,行屯田之策。 屯田! 陶謙施行屯田政策的時間比曹操還早,甚至和如今的董卓一樣。 董卓、陶謙二人,一個位處雍州,一個遠在東部徐州地區,兩者相隔萬里但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最適合當時情況的政策。 由此可見,陶謙此人絕對不會是庸才! 除了拉攏當地士族集團外,徐州之人有豪商糜氏家族,糜氏家族族長糜竺被陶謙任命為別駕從事! 別駕從事! 僅次于刺史的高官! 這個官位那是真的不低。 但對于糜竺來說也真不高。 而糜竺又是何人? 為何又能有如此待遇? 糜竺他的先祖世代經營墾殖,養有僮仆、食客近萬人,資產上億。 資產上億! 崔烈向漢靈帝買官,五百萬錢便擔任了司徒,家族中有上億的錢,那能買多少個司徒了? 這樣的人如果陶謙還不拉攏,那陶謙真是白在官場中沉浮這么多年了。 而糜竺之所以不愿意花錢買個司徒的原因不言而喻。 在長安城中當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三公,哪有在徐州自己的地盤上當一個實權官員來的實在? 商人言利,這其中一些利弊身為商人的糜竺自然不會看不清楚。 也正因此,在陶謙與其商討一番后,糜竺欣然接受了別駕從事這個官職。 正是因為有了徐州本地利益集團的幫襯,陶謙才能夠在徐州站穩腳跟,而且陶謙所做也的確不差。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時,北面的青州、兗州黃巾此起彼伏,徐州卻相對太平無事,百姓富足,谷米屯滿糧倉,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也紛紛涌向徐州。 有了人口的增加,無論是對商業還是農業都有非常大的好處,陳登、糜竺二人自然也覺得自己選擇非常正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