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到自家人,董卓如今年歲雖大,但在其上還有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母親,如今并未在長安城中,而是在郿鄔居住。 畢竟之前長安城中風起云涌,董卓覺得長安城中也不是那么安全,因此才將家眷留在了城外。 但如今情況已經不同,再加上馬上要過年了,正好將家眷老小接回城中。 想到老父母,董卓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董卓的靈魂深處充滿了對母親的敬愛,而在郿鄔的不但有其母,還有一位董卓異常疼愛的小孫女。 孫女名曰董白,長的異??蓯?,兒子早逝的董卓除了將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外,對這個小孫女更是疼愛有佳。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董卓大權在握后便封其母為“池陽君,”其孫女為“渭陽君,”由此可見其對母親、孫女的疼愛。 不過這也成了眾人詬病董卓的原因之一,他們也不想想,董卓除了自己的這兩位女眷外,又封出去多少大官給了他人。 說到接老母幼孫回家過年,董卓不由想到了遠在并州的張遼,在扶風的張繡,現在正趕回涼州的馬超,以及在雍州境內領兵的呂布。 董卓掠了掠胡須,呂布過年應該能趕的回來,至于其他人只能就地過年了。 想到這里董卓決定在長安城中轉轉,畢竟對他來說過年可是個熱鬧的事情,一年就這么一回。 董卓直接往府外走去。 待董卓出府后,其身邊已跟隨了數位護衛,今日董卓乃是便服出行,到沒有太大的儀仗。 不過就算路上的行人不知董卓的身份,見其身旁的護衛也能判斷其是大戶人家。 如今的長安城還算熱鬧,董卓東逛西看的發現也沒什么新奇的玩意,最后還是決定回家呆著。 無奈的搖了搖頭,董卓心中略微有些失望。 待又回到相國府時,看著寬廣的大門,董卓拍了拍腦袋,口中喃喃道:“我說怎么感覺少了點什么。” “沒見到賣春聯的??!” “過年怎么能不貼春聯。” 要說春聯,漢朝這時候還真有,只不過漢朝時候的春聯還算不上后世的那種春聯,而是以桃符出現。 桃符長六寸,寬三寸,人們在辭舊迎新之際分別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嵌綴于門首,意在祈福滅禍。 至于為什么是桃符。 因為漢朝這時候造紙的技術還不夠完善,優質的紙張還沒有出現,像董卓這樣的大戶人家,如果不想用竹簡,那只能用錦帛來當紙用。 嘿?! 造紙術? 這東西董卓不懂,不過以后可以讓人去搗鼓搗鼓。 只是這紙這種東西可不能隨便搞,畢竟這可是在挖士族集團的根基。 想到造紙術,董卓立馬想到了另外一種科技。 那就是印刷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