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己辛辛苦苦拼死拼活的征戰,最后別人只用錢財金銀之物就能獲得勛爵之位,這讓他們這些靠自己努力的人心中如何去想? 至于得罪人? 非常現實的是,要得罪人也是董卓得罪,他們是受益者,因此朱儁、皇甫嵩當然不會開口反對。 至于馬騰、韓遂二人,他們如今還未有勛爵在身,若是董卓嚴肅朝綱,他們如今領軍在外靠軍功獲得勛爵的機會自然更多。 而楊彪、士孫瑞如今已身處高位,屬于士大夫階層,這勛爵之位對他們來說只能說是錦上添花。 有更好,沒有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至于“非軍功不可封侯”這雖然會損害到當前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不過他們也算是有識之士。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又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道理。 若是不給些好處,誰去剿匪? 若是不給些好處,誰去抗擊入侵的胡人? 若是不給些好處,如何讓那些個軍漢們拼命? 更重要的是,反對董卓有用嗎?! 有用? 還真沒有用。 若是有用,那之前他們也不會妥協。 妥協了第一次,自然而然的就有第二次。 有些事情,只有零次和N次。 正因此與其多費口舌,還不如閉口不言,且看董卓如何行事。 若是董卓事情辦得好,那就好。 如果董卓事情辦得不好,他們也不介意那時候再去看董卓的笑話。 就在這時,只見蔡邕掠了掠胡須,戲謔道:“在座諸公巴不得明公能夠將此事辦好,要說最不情愿者當屬區區在下了。” 蔡邕此言一出,董卓哈哈大笑起來。 要說這是為何。 因為之前董卓頗為看重蔡邕之才學,為了拉攏蔡邕,董卓上表皇帝為蔡邕討了一個高陽侯。 如果董卓重新規范封侯的要求,那蔡邕可就非常尷尬了。 正因此,董卓才大笑起來。 與此同時在座的其他人臉上也露出莫名的笑意,方才董卓才說“非軍功不可封侯”,這才多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