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這對袁紹來說只屬于一步閑棋而已,他心中已經有了具體的戰略規劃。 而這個規劃則來至于占據冀州后,招攬的一位大才,此人名叫沮授。 在韓馥為冀州刺史時,沮授便為冀州別駕,別駕因其地位較高,州府中總理眾務之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 由此可見此官職權柄之高,袁紹占據冀州后,依然用沮授為冀州別駕。 袁紹曾問計于沮授,如今該如何行事。 沮授為袁紹出謀劃策讓其先興軍東討,平定青州黃巾。 再討黑山賊,可以消滅張燕。 而后回師北征,平公孫瓚;待幽州平定后便可震懾戎狄,降服匈奴橫掃黃河以北。 這樣下來占據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個州的地盤,再網羅英雄人才,便擁有了百萬人馬。 最后到長安迎接漢獻帝,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 天下便可以平定下來! “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這便是沮授給袁紹定下戰略框架。 袁紹每每想到沮授的謀劃,心中都興奮不已! 能夠有這樣的見識,可見沮授的謀略之高,袁紹委以重任,命沮授監統內外,沮授的權柄一時間達到頂峰。 在袁紹內部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然而如今冀州已得,袁紹正躊躇滿志的準備大展手腳,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自己的“好弟弟”袁術派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越幫助孫堅攻打豫州周昂。 然后…… 公孫越死了。 弟弟死了,公孫瓚的憤怒可想而知。 問題是,這個公孫瓚將自己弟弟的死歸結到了自己頭上。 這簡直是莫名其妙! 當然袁紹自動就忽略了周昂是自己任命的豫州刺史這件事情。 以袁紹的想法這戰場廝殺死亡本就是平常之時,能夠在戰場中廝殺的將領,哪個不是抱著馬革裹尸的想法。 袁紹認為公孫瓚這完全是沒事找事的行為。 袁術派的人,管我袁紹什么事? 然而公孫瓚畢竟是邊境領兵出身,手下人馬多事能征慣戰之輩,有擁有可與并州、涼州騎兵的幽州騎兵,不像自己是半吊子出身。 袁紹心中想著沮授的規劃,所決定幸忍上了一次。 將渤海太守的印信都給了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范,本抱著息事寧人、臥薪嘗膽,積蓄力量的想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