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055章二級維修能力 f-15所有的設定與視覺導引都會顯示在抬頭顯示器上。 f-15戰斗機具有多功能的航電系統,包含了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hud)、超高頻(ultra-high frequency,uhf)通訊、戰術導航系統與儀器降落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ils)。 以及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達,an/asn-108姿態/方向參考系統,an/alq-119電子干擾吊艙,an/arn-118塔康系統,an/asn-109慣性導航系統,an/awg-20火控系統,an/ask-6大氣數據計算機,cp-1075/ayk中央數據計算機等。 f-15的an/asn-109慣性導航系統(ins)可以在全球任何位置為f-15提供導航。 它可以和an/asn-108姿態/方向參考系統一起綜合提供飛機的實時位置、俯仰/滾轉、姿態、航向、加速度和速度等相關信息。 電子戰系統可以同時提供威脅告警以及對選定的威脅實施電子對抗。 拖曳誘餌則是作為傳統雷達干擾手段的補充,用于對付現代雷達制導導彈——該誘餌可以模擬敵方雷達信號,誘使制導頭鎖定自己而非飛機。 f-15的多功能脈沖多普勒雷達可以向下俯視搜索目標,利用多普勒效應能避免目標的訊號被地面雜訊所掩蓋,可以追縱從視距外到近距離、樹梢高度的小型高速目標。 目標反射的雷達訊號會傳到中央電腦,在近距離纏斗下,雷達可以自動捕獲目標,并將目標資訊投射到抬頭顯示器上。 戰術電子戰系統(tews)、敵我識別器(identification friend of foe,iff)以及電子反制(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裝置提供威脅來源的警告,并且自動進行反制。 平顯和雙桿操縱系統(hotas)中抬頭顯示器會顯示出由航電系統整合提供的飛行相關資料,它可以在任何飛行環境下判讀,提供飛行員飛行、追縱及獵殺敵機或其它目標的必要而即時的資訊,而不需要低頭看座艙內的儀表,大大減輕了飛行員搜索、跟蹤、攻擊目標時的操縱負擔,并簡化了操縱程序。 f-15a加裝的是an/apg-63全天候多模式雷達系統。 apg-63雷達工作在x波段,探測距離遠,具有下視下射能力。 探測信息自動送往中央計算機,并和計算結果一起實時反饋給飛行員(通過平顯和下顯)。 apg-63具有多種對空工作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搜索方式或選擇的交戰模式來選擇不同的脈沖重復頻率(prf):遠程搜索,使用中/高prf,根據飛行員選擇的搜索距離(18.5至296千米)確定prf,以期獲得較好的迎頭和尾追搜索效果。 速度搜索,使用高prf,專用于迎頭高速接近的目標;近距搜索,使用中prf,用于格斗時為響尾蛇導彈和航炮提供數據,具有16、32、64千米三種探測范圍,可以跟蹤多個目標。 作為以上三種模式的備份,apg-63還有一種非pd模式,使用低prf,只能提供上視能力,因為非pd模式無法過濾地面雜波。 此外,apg-63還有多種提供特殊功能的模式,包括:信標模式,用于向空中飛機的敵我識別系統(iff)發射詢問信號;手動跟蹤模式,作為自動跟蹤模式的備份。 被動模式,用于監測外部雷達輻射信號,同時自身只發送微弱脈沖,以盡可能減小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地圖測繪模式。 1973年,apg-63雷達投入使用。 1979年,該雷達裝備了可編程信號處理器,這是其首次在機載雷達上應用。 這使得系統通過軟件編程就可以適應新的戰術、使用模式以及武器系統,而無需進行大規模硬件改進。 1986年,apg-63停產,共生產大約1000臺,裝備所有f-15a/b型和早期f-15c/d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