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前后延續二十多年,而以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為最盛。官吏一伙乘機敲詐勒索,大發橫財,給東南人民造成極大的災難,成為激起方臘起義的原因之一。 為保障“花石綱”的運輸,關系國家民生之重的漕運都被擠在一邊,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強征來運送花石。 全國上下,費百萬役夫之工,加上盡心盡力的朱勔一伙等人,只要聽聞何方何處何家有奇石異木,就不惜破屋壞墻,踐田毀墓,致使天下蕭然,民不聊生。 徽宗本人對此事的癡迷尤其令后人驚嘆。 據記載,有一安徽靈璧縣產的巨石,用大船運往京師,需拆毀城門方能進入,上千人都搬不動,入城之后,徽宗大喜之余,御筆賜名“卿云萬態奇峰”,并懸金帶于其上。 更有甚者,宣和五年,太湖所產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極,竟封石為侯——曰“盤固侯”。 華亭有一株唐時栽種的古樹,朱勔等看中后,因枝干巨大,無法通過內河橋梁,只能改由海運,結果是“舟與人皆沒”,樹與人都葬身大海,成為一起大樹進城的古代悲劇版本。 方臘起義后,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國大軍南下進攻北宋。 第二年初,首都陷落,金兵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宮女、皇親國戚、官員、工匠、藝伎等14000余眾,驅虜北上,建成未到五年的艮岳,也毀于這場戰亂,北宋王朝至此滅亡。 ...... 『二月,己酉,南宮云臺災。』 『庚戌,樂城門災。』 這段文言文其實非常拗口,但具體的意思也非常簡單。 中平二年(185)二月,京師洛陽發生火災,南宮被毀。 『中常侍張讓、趙忠說帝斂天下田,畮十錢,以修宮室、鑄銅人。』 宦官中常侍張讓、趙忠等勸靈帝稅田畝以修宮室、鑄銅人。 于是靈帝詔令天下,除正常租賦之外,畝稅十錢助修宮室。 『樂安太守陸康上疏諫曰:“昔魯宣稅畮而蝝災自生。哀公增賦而孔子非之,豈有聚奪民物以營無用之銅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 『內幸譖康援引亡國以譬圣明,大不敬,檻車征詣廷尉。』 『侍御史劉岱表陳解釋,得免歸田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