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人對蓋勛說:“劉辯是未來的皇帝,蹇碩是陛下的寵臣,你都違背了他們的意愿,恐怕三怨成府。” 蓋勛回答:“選舉賢良的人為官是為了報效國家,不是賢良我不會舉薦,死又何悔!” 蓋勛雖然在長安為官,但深得劉宏的信任。 每逢有軍國大事,劉宏都會下手詔向蓋勛請教對策,并多次賞賜蓋勛,非常榮耀。 此時,長安城只有官兵五千人,蓋勛為了對抗涼州叛軍,便向朝廷奏請征募士兵湊齊一萬人,并表奏征辟士孫瑞為鷹鷂都尉,魏杰為破敵都尉,杜楷為威虜都尉,楊儒為鳥擊都尉,第五儁為清寇都尉。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董卓被拜為并州牧,率軍抵達河東郡,停止不前。 蓋勛聽聞,知道董卓是在觀望雒陽局勢,意圖參與政變,便下令防備董卓。 四月,漢靈帝劉宏駕崩。 八月,雒陽政變,大將軍何進被殺。 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毒殺何太后,掌控朝政。 蓋勛寫信給董卓:“從前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勞,結(jié)局仍然令人寒心,你只是個小丑,憑什么下場會比他們好?祝賀的人在你門外,吊喪的人就在你墳前!你還不敢小心一點!” 董卓看罷,非常忌憚。 董卓考慮到蓋勛和左將軍皇甫嵩在三輔地區(qū)掌控兵權(quán),實在是一個心腹大患,于是征召蓋勛為議郎、皇甫嵩為城門校尉。 皇甫嵩在扶風郡有精兵三萬人,蓋勛暗中聯(lián)絡(luò)皇甫嵩,意圖聯(lián)合討伐董卓,而皇甫嵩拒絕,蓋勛無奈,因為兵少不能起事,只好跟從皇甫嵩一同前往雒陽。 當時公卿以下官員,見到董卓無不跪拜在地,而蓋勛初次見到董卓,僅僅是雙手作揖而已,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由原司隸校尉袁紹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東聯(lián)軍起兵討伐董卓。 董卓問司徒王允:“我想選個合適的人擔任司隸校尉,你覺得誰可以勝任?” 王允便說:“只有蓋勛了!” 董卓卻說:“此人聰明有余,但不可以擔任這個重任。” 于是任命蓋勛為越騎校尉,可董卓又不想讓蓋勛長期掌管禁軍,又讓其出任豫州潁川郡太守。 而蓋勛還未抵達潁川郡,董卓又擔心他會響應(yīng)關(guān)東聯(lián)軍,便又將其征回雒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