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更也是更。 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 角先已病死,剖棺戮尸,傳首京師。 十一月,嵩復攻角弟寶于下曲陽,斬之,斬獲十馀萬人。 即拜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 嵩能溫恤士卒,每軍行頓止,須營幔修立,然后就舍,軍士皆食,爾乃嘗飯,故所向有功。 張曼成馀黨更以趙弘為帥,眾復盛,至十馀萬,據宛城。 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等合兵圍之,自六月至八月不拔。 有司奏征儁,司空張溫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皆曠年歷載,乃能克敵。儁討潁川已有功效,引師南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 帝乃止。儁擊弘,斬之。 賊帥韓忠復據宛拒儁,儁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之;儁自將精卒掩其東北,乘城而入。 忠乃退保小城,惶懼乞降。 諸將皆欲聽之,儁曰:“兵固有形同而勢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逆。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 因急攻,連戰不克。 儁登土山望之,顧謂司馬張超曰:“吾知之矣。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不如徹圍,并兵入城,忠見圍解,勢必自出。自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 既而解圍,忠果出戰,儁因擊,大破之,斬首萬馀級。 南陽太守秦頡殺忠,馀眾復奉孫夏為帥,還屯宛。儁急攻之,司馬孫堅率眾先登;癸巳,拔宛城。 孫夏走,儁追至西鄂精山,復破之,斬萬馀級。 于是黃巾破散,其馀州郡所誅,一郡數千人。十二月,己巳,赦天下,改元。 豫州刺史太原王允破黃巾,得張讓賓客書,與黃巾交通,上之。 上責怒讓;讓叩頭陳謝,竟亦不能罪也。讓由是以事中允,遂傳下獄,會赦,還為刺史。 旬日間,復以它罪被捕。楊賜不欲使更楚辱,遣客謝之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征,兇慝難量,幸為深計!” 諸從事好氣決者,共流涕奉藥而進之。 允厲聲曰:“吾為人臣,獲罪于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 投杯而起,出就檻車。既至廷尉,大將軍進與楊賜、袁隗共上疏請之,得減死論。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