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戲服并不算少數,都陳列了起來,供人觀賞。 看了一眼,錯落有致,幾乎是大部分的戲服都能夠在這里找得到。 無論是什么生旦凈丑的,甚至是龍套的服飾,和一些日常的著裝,這里都齊活著。 甚至在下方的展示牌里還能夠看到其中的出處是什么。 有的是一些采購員買來的,或者從民間收購,或者是一些舊的戲院,在解散之前,用這些東西,換了一筆錢,好各奔東西。 想想,唱戲的也挺苦難的。 繼續往里面走。 接下來的,就是一些戲臺了。 古香古色的戲臺,看起來極為的壯觀亮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堂名擔吧?”尹航看到最中央的一個小戲臺之后,眼神一亮。 “好眼力!”郭館長豎了個大拇指。 姜然,“......” 好什么眼力,堂名擔三個字在那塊不是寫著呢么。 如果是這個好眼力的話,那沒事兒了。 在展示牌的下面還有著介紹。 是這堂名擔的歷史。 “堂名”。 是民間藝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一種坐唱演出形式,由音樂演奏和昆曲清唱組成,一人身兼多職,既要唱又要演奏。 多在婚喪嫁娶,店鋪開張的時候,唱幾句昆腔徽調,一二戲文,圖個喜慶和彩頭。 堂名擔的歷史并不久遠,大概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方才打造,雕琢出來的,堂名擔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戲臺。 從外面看,就像是一個古代轎子一樣,卻比轎子大一些,長款大概兩米半,高三米,大致相當于現代一層樓從地板到吊頂的高度。 而且兩面空出來,一面演員走進來,一面面對觀眾。 其他的部分,大多數都是鏤空的。 這樣的話,在除了正對著的部分,其他的視角來看的話,都是朦朧的,也有著一種別樣的美感。 “榫卯結構?”姜然微微驚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