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是什么樣的君臣信念? “沒錯!最近網上有很多因為《三國演義》這個同人,而開始黑丞相的人!我都看不下去了!” “丞相當年說過的話,不論是隆中對,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哪一個沒有完成?” “將無寸土之地的半老君主扶上天子之位。自己攝政,以文武之全才,以弱敵強,為漢續命三十年!還有誰!” “諸葛亮的開局難度之高,結局之盛,靠著堂堂正正,一步一步做成這樣,還有什么不能吹的呢?” 夷陵大敗之后。 劉備亡,蜀漢名將喪盡。 諸葛亮和東吳修復了聯盟,兩年后,上表請戰。 他要北伐。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是他的理想,他沒有忘記。 但他還是命喪第五次北伐途中,北伐失敗。 可悲,可嘆也。 “我為什么不喜歡現在網上很火的《三國演義》,因為這本書把丞相寫的很蠢。這么說吧,《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周圍不分敵我,全部都是蠢蛋,諸葛亮隨心所欲地毆打他們。而在祁元的《三國》里面呢?諸葛亮的敵人,一個比一個強大,是一群牛逼人物,而諸葛亮,在小心翼翼地毆打他們。” “確實,諸葛亮只是個人。但是人比神偉大就偉大在,自知不能,而奮不顧身。” “北伐在戰術層面上,其實一直都是成功的。但還是天時地利人和不夠,量的積累沒有引起質變吧,要是還能來第六次北伐,說不定就成功了??太可惜了!” “我不知道丞相在知道了劉禪投降的消息之后,會是什么想法!” “可惜天不假年啊!我想,這就是我們喜歡祁元筆下《三國》的原因吧。當我看完了鐘會鄧艾那一章之后,我整個人都是懵的。我的三國,到這里,就結束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未來,我還會被把《三國》,看上一遍,又一遍。” 血脈噴張的亂世里,有人建功立業,謀定四方。 有人在史書里留下自己的名字,供后人丈量。 有人被自己的理想與志向所吞噬。 有人懷揣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初心,戰斗到了最后一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