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說錯了,我就想睡你。” …… …… 《文化講壇》的第三期,姚長生選擇的是《論語》。 而第三期的主題就叫做《孔子的理想與現實主義》。 【經常會有人問,這個世界公平嗎?】 【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不公平。】 【春秋戰國里,孔子就教人‘日三省乎己,治國道之以德’。而即便是我們現代的社會,直到今天,依然還是會有好人受冤枉,報紙、電視上偶爾還有些不公平出現。】 【祁元的熱播劇《沉默的真相》里,最后男主角江陽用生命換來了遲到的正義。】 【公平,確實是一個深奧的問題。】 【華國的今天不夠公平,全人類的今天也不夠公平,而為了謀求最大公平而努力,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我們大家,其實都在尋找一種共同的公約默契,也都在本土尋求著各自的制度出路,問道自己的先賢,從自己的文化基因里探尋著這個民族安身立命的核心價值。】 【而在祁元筆下,孔子和莊子連始皇帝統一中原大地都不曾見到,他們更不知道互聯網和眾籌,但他們就是書里,站在千古風塵之前,站在中華文明肇始之緣的那個坐標,他們的言語里藏著我們價值基因的秘密。】 【孔子里有一個很有特色的詞,君子。我們怎么理解君子?我個人認為,君子,就是在這個魚龍混雜人心險惡的社會中,能夠生存下來,又能很好地保護好自己赤子之心的人。】 【對于少年,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確實如此。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兩只眼睛,一張嘴巴。大一點,都是頑劣的樣子。所以孔子說,我們的年少是‘性相近也’。而‘習相遠’,則是因為我們后天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之中,慢慢地‘遠’了。】 【而對于青年朋友,孔子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以哉’!孔老夫子的這句話,寫的真的是太傳神了!我是在大學里面教書的,這樣的年輕的孩子,見過了太多太多,一天天在課堂里,談不了什么正經事情,而是喜歡賣弄一些小聰明。】 【而老年時,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我們的很多故事里,仁者和智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的形象,而在祁元的筆下,孔子說出的這句話,我認為,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老年,是很合適的。當我們已經站在了我們的人生邊緣,向后看,便是我們活過去的一輩子。】 【人老了,就不需要再追求功名利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拉埃思考,來回憶。當一個人經歷了年輕時的波濤洶涌之后,他的老年,一定是吻溫和的,緩慢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