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論劍臺這場比試結束后,寧桃隱隱察覺到,這些蜀山弟子對她的態度好像產生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倘若是從前提到她,言必稱“真君帶回來的凡人小姑娘”,而如今提到她,卻都是畢恭畢敬的“刀法驚艷的寧姑娘”。 在蜀山時日不多,桃桃卻也和這些蜀山弟子打成了一片。 這位寧姑娘年紀不大,性子活潑純善,刀法又驚才絕艷,最重要的是分外接地氣,好相處,不像仙華歸璘真君那般孤冷,這些蜀山弟子也都愿意與桃桃整天混在一起。 從論劍臺上回來之后,寧桃和玉真開始琢磨著接下來這幾天玩什么了。 “要不我們放風箏吧。”寧桃轉頭問,“蜀山有什么適合放風箏的地方嗎?” “山上不合適,想要放風箏得去山下。” “那行,”桃桃興致勃勃地說,“我們就去山下放風箏!” 玉真也同樣高興:“那我叫上大哥和其他人一起。” 叫來孟玉瓊和幾個相熟的蜀山小道士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寧桃一行人就去了山下。 蜀山山腳下有個不大的村落,山下還有條河,正值春天,草長鶯飛的季節,不少村童手里都捧著個紙扎的風箏,在河岸上跑來跑去。 在蜀山待了不過十幾天,寧桃覺得自己都快凍僵了,這時候來到河岸,才覺得渾身上下解了凍。 天上油油的白云,地上水稻新綠,不遠有處老黃牛甩著尾巴,俯首吃草,楊柳依依,蕎麥青青。 “我拿著,桃子你來放。”孟玉真興高采烈地捧著風箏,一邊倒走一邊喊。 寧桃用力地點點頭。 孟玉瓊在一邊直笑:“你們小心點兒。” 等孟玉真松開了手里的風箏,將線軸一抖,風箏就歪歪扭扭地飛上了天。 這風箏,為了貼合春景,特地選的是燕子形狀的,剪刀似的尾巴,借著風力,越升越高,越升越高。 孟玉真和孟玉瓊都是家里窮,養了七八個孩子,再養不起了,兄弟倆才上了蜀山。 小時候家里農活重,也沒時間搗鼓這些,上了蜀山后,更是每天上課修煉,漸漸地也就歇了放風箏的心思。 這還是孟玉真第一次放風箏。 桃桃看出來了蹊蹺,把線軸往孟玉真手里一塞:“你來放!” 孟玉真手忙腳亂地接了:“誒,這怎么放,我放不好啊。這風箏怎么掉下來了!!” “跑啊!快點兒跑!” 孟玉瓊對這些興趣倒不大,就眉眼彎彎地笑著看。 “桃桃你渴嗎?” 偶然瞥見這河岸上有個引車賣漿的老翁,孟玉瓊莞爾問。 桃桃聽了,立刻從衣襟里摸出個小荷包,煞有其事地倒出一堆銅板出來,攥著這些銅板道:“好啊,多謝玉瓊大哥!” “這些漿水我請大家喝!” 人群中頓時笑起來。 “桃桃爽快!” “聽著啊!桃桃請大家喝漿水了!” 孟玉瓊笑起來也不客氣推辭:“那我去了。” 接過桃桃遞來的銅板,孟玉瓊走到了賣漿的老翁面前:“老人家,你這些酒飲怎么賣?” 卻沒想到耳畔突然響起個熟悉的泠然的嗓音。 “玉瓊?” 孟玉瓊循聲抬起眼一看,愣了半秒:“小師叔?” 常清靜站在他面前,眉峰半斂:“你怎么在這兒?” 不等孟玉瓊回答,常清靜的目光已經落在了不遠處的河岸上,有了答案。 寧桃和孟玉真手里捧著風箏,跑得氣喘吁吁。 孟玉瓊接過這些酒水,隨口問:“小師叔下山了?” 常清靜:“除妖。” 蜀山腳下能有什么妖精,就算有,也都是些小妖。 但孟玉瓊卻不意外。 不論大小妖怪,常清靜都會親自去剿滅鏟除,這事兒蜀山幾乎人人皆知。 常清靜卻沒說,這是因為不日之后,鳳陵仙家的弟子會來蜀山一趟與蜀山弟子切磋交流,肅清山下的妖氛也成了接待同修前所必做的一件事。 孟玉瓊微微頷首,好脾氣地問:“小師叔要一起來放風箏嗎?” 風箏。 常清靜的視線在這天空上停頓了半秒。 藍的沉酣的天空下,燕子、蝴蝶各色各樣的風箏飄得高高的。 過了半晌,才開口:“不必。” “孟大哥,你還買好嗎?我來幫你拿!”寧桃牽著裙子跑來關切地問。 卻在幾步之外,剎住了腳步,驚訝地看了眼常清靜:“常清靜?” 常清靜低下眼:“桃桃。” “好了。”孟玉瓊將懷里的漿飲分了一半給桃桃,“拿去喝吧。” “哦。”桃桃捧著漿飲,腳步卻沒動,而是若有所思地觀察著常清靜。 他今天還是穿著一件葛布道袍,梳著馬尾。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常清靜他看著天上的風箏時,那冷淡又高寒的神色好像微微動容了點兒。 這明顯是想玩的嘛。 桃桃嘆了口氣,抬起臉主動發起了邀約:“要去玩嗎?” 常清靜眼睛睜大了點兒,瞳仁細細的,像是不安的貓。 桃桃帶頭走在前面:“走吧走吧走吧。” 孟玉瓊也莞爾:“小師叔,走吧。” 在原地猶豫了一會兒,常清靜終于提起腳步跟上。 瞥見桃桃抱著一堆漿飲回來,孟玉真為首的一群少年,互相推搡著沖上來。 “桃子!(桃桃)” “買來了嗎?!買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