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25.北昌行之一一三-《美人記》


    第(1/3)頁

    第425章

    羅大儒壽辰之后,接著就是新年了。

    因著阿念在北昌知府的位子穩固,這個年依舊是熱鬧無比。歡歡喜喜的把年過了,阿念就面臨一個問題,他三年知府的任期將至,而且,到了知府這個位子,到了任期就得去帝都走動一二。或是謀連任,或是謀平調,或是謀升遷,所以說,阿念這眼瞅著就要去帝都了。

    阿念的意思是要帶著子衿姐姐一道去的,畢竟,這去帝都可不是短時間的事。

    何子衿倒沒什么意見,只是,孩子們怎么辦呢?

    龍鳳胎不說,都大了,個個都想一道去帝都見識一二。雖然他們生在帝都,但那時候小,還是奶娃子的時候就跟著父母來北昌府了,確切的說,就是長在北昌府的小土鱉。現在,龍鳳胎的官話里都帶著幾分北昌府的口音。雙胞胎的情況還不如龍鳳胎呢,他倆就是北昌府土生土長,比龍鳳胎還要土鱉的小土鱉。而且,憑雙胞胎那性子,定也想跟著去的。

    這么一想,定是要拖家帶口的。

    還有,何子衿要是去帝都,別的事情還好,女學的事定要提前安排好。

    夫妻倆先慢慢準備著,此事且不急,畢竟,就是阿念要去帝都,也得先得朝廷同意,取得述職的名義,才好成行。待過了子衿姐姐的生辰,阿念的折子遞上去,過了一個月,帝都那邊便有旨意下來,并不是讓阿念去帝都述職,而是說阿念任上表現良好,升了從四品按察使,并不需阿念再去帝都。

    得此圣旨,阿念雖有些五味陳雜,還是松了口氣。

    要是去帝都,家里一大家子不方便不說,就是阿念,也不是很想去帝都面見今上。

    阿念捧著這道圣旨,想來今上對他的感覺亦是如此吧。

    不如不見。

    阿念升了按察使,盡心盡力的寫了封謝恩折子。

    待得阿念升任按察使,北昌知府一職,便是由周通判接掌。說來,周通判在北昌府的資格絕對比阿念要老,只是,周通判為捐官入仕,因文憑不夠硬,升遷起來格外艱難。阿念則是正宗的翰林文憑,這位先生自探花、庶吉士、翰林,一路升遷過來,屬于根正苗紅類型,所以,盡管較周通判年輕許多,在仕途上,倒比周通判順遂許多。此次周通判升知府,也是阿念一力舉薦。阿念認為,雖然周通判是捐官,但不論資歷、處事、人品,都可執一府之位。周家對此頗為感激。

    說來,也非阿念一家功勞,周知府也是北昌府的老人了,他接掌知府之位,各方面都樂見其成,怕是蘇參政、李巡撫都為周知府說了話。無他,周知府上位,北昌府依舊是平平穩穩的正局,倒比那來個不省心的要強得多。

    伴隨著阿念升職,此次,何恭兩任學政任滿,也順利升了從五品。

    雖則升官速度不比女婿,何恭亦是心滿意足,想著他升了五品就能給妻母請封誥命了。何恭阿念做官也十幾年了,如今官場上的規矩也懂了,知道這誥命朝廷三年一賞,何恭也就沒似上遭阿念那些急不可待的上折子。何恭倒是不急,何老娘可是急的不成,時不時的就打聽誥命何時下來。得知還要等三年,何老娘就啥興頭都沒啦,嘟囔道,“我這把年紀,還不曉得能不能再等三年哪。”

    何恭忙道,“母親這才七十剛出頭,都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再過幾年,不要說宜人,兒子說不得能給母親掙個恭人呢。”

    何老娘有些懵,“不是做安人么。”

    “不是,安人是六品誥命,兒子現在已是從五品,母親誥命也當是五品宜人。”

    沒想到,自己這誥命都是宜人啦!

    何老娘頗是驚喜,復歡喜起來,與沈氏道,“也是啊,這安人啥的,一聽就不大金貴,當初阿冽他爹中了秀才,有人巴結我,就喊我老安人呢。就是咱們老家,秀才老娘、舉人老娘,都能叫一聲老安人哩。還是宜人好,沒人隨便叫。”

    沈氏笑道,“可不是么。”

    何老娘說著又奇怪了,道,“這也不一樣啊,咱們的誥命還要等三年,怎么咱丫頭的誥命就能跟著升呢。”她家丫頭現在就是四品恭人了。

    “興許是順帶腳吧,咱們子衿以前就是誥命了。”

    何老娘想一想,倒也覺有理,與兒媳道,“咱丫頭自小就有運道,當初她那安人可是正經安人,不是隨便叫的那種安人。”

    沈氏笑,“是啊。我是那會兒才曉得,原來安人還是誥命。”

    “誰說不是呢。”這做官兒的名堂,甭看何恭做官十幾年了,何家仍是新手,許多官場的規矩,真是得到那個官階地位方知曉的。

    反正只要何恭升官兒了,誥命是早晚的事,何家還是很歡喜的擺了一日酒。

    一道吃酒時,何老娘還問三姑娘呢,“重陽的親事預備得如何了?”

    三姑娘笑道,“都妥當了。”三姑娘原是想去歲給長子成親的,可去年宮姑娘年不過十六,宮家還是想多留女兒一年。再加上何子衿私下也勸三姑娘,說女孩子太早成親,生育上反是艱難。三姑娘是很信服子衿妹妹的智慧的,為著孫子考慮,便與宮家商量好,定在了今年。

    今年興哥兒要下場秀才試,三姑娘便將重陽的親事定在了秀才試之后。

    沈氏想到重陽的親事,不禁夸一句,“重陽這孩子,真個懂事。”

    三姑娘很知表嬸的心事,笑道,“嬸子也莫急,待得后年俊哥兒春闈得中,要什么樣的親事沒有?我算是信了,這親事啊,都看緣份,兩人要是有緣,千山萬水的也能做一家,倘是無緣,怎么著都不成。”這一二年,三姑娘對宮姑娘越發滿意,主要是,宮姑娘自與重陽定了親事,重陽就將自己的書鋪子交給未婚妻打理。宮姑娘原不想沾手,覺著還未成親,叫人瞧見,豈不說她手伸得太長,這還沒成親,就將手伸到婆家去了。不過,重陽非說自己現在忙不過來,三姑娘也說叫她幫著管,宮姑娘就接手了。唉喲,宮姑娘做生意,真個比重陽更有天分,把書鋪子打理的紅紅火火。三姑娘就喜歡這會過日子的,何況,三姑娘夫妻給重陽定下的路線是跟在阿念身邊,以后最好能捐個官。所以,重陽還是要往仕途奔的,這走仕途還沒瞧出來么,阿念何恭都是清廉的,除了那些份內的銀子,余者一文不取。要是官兒大還好,份內的銀子就能過日子,官兒小哪里夠的,這時就得是女人會打理家業,把日子過起來,男人才能在外頭安心做官。所以,宮姑娘這般會打理生意,三姑娘瞧著就很好,起碼以后長子一家吃飯是不用愁的。

    故而,說到長子親事,三姑娘就不禁心下歡喜,卻也沒忘勸解表嬸一句。俊哥兒年紀比重陽略大些,親事都還未議,要三姑娘說,俊哥兒現下已是舉人老爺,還是功名要緊,得個進士功名,取個高門大戶家的小姐才好。好吧,三姑娘那高門大戶的毛病又犯了。

    其實,這也不獨是三姑娘一人的毛病,沈氏未嘗不是這般想的,所以才容俊哥兒拖著親事。

    何子衿端起米酒飲了一口,道,“娘,你還是先預備著興哥兒說親的事吧,我看興哥兒要是中了秀才,打聽他親事的肯定不少。”

    沈氏連忙道,“你如今這口氣越發大了,還沒考呢,哪里敢說秀才不秀才的話。”如今丈夫調離教育系統,沈氏這才松口氣。以前因著丈夫先任學差后任學政,家里長子次子功名順遂,就有不少小人說些閑話。故而,沈氏最聽不得這樣的話。一則顯著輕狂,二則也容易為人詬病。

    何子衿笑道,“這不都是咱自家人,我才這么說的么。明年大寶就要下場,阿念說,大寶那孩子的課業也是極好的。這是咱們孩子書讀的好,待以后大寶他們這些孩子起來,包管就沒人說閑話了。就是有閑話,也是說咱家會教導孩子。”

    沈氏笑道,“那也得謙遜著些才好。”

    何琪看向三姑娘,笑道,“我聽大寶說,二郎也想明年下場一試。”

    三姑娘道,“二郎是這么說,我總說他還小,這可急什么,多準備兩年,得個好名次豈不好。他基礎不比大寶牢靠。要是明年下場,中了就是僥幸,得一秀才尾巴。倒不如安安生生的,像阿冽和俊哥兒那般,好生考個廩生回來。咱家雖不差那一月二斗米,難得這份兒體面。”

    何琪道,“其實,師妹你不如應了二郎,不為別個,有個目標,念書就格外努力。”

    “也看不出他哪里努力來,還是那樣兒。”三姑娘覺著自家孩子怎么跟正常孩子不一樣啊,跟師姐打聽,“大寶晚上看書不?”

    “不看,說晚上看書傷眼。”

    三姑娘道,“要不說他們都不如阿念,阿念這樣的文曲星下凡,小時候考功名,晚上用功到什么時候。”

    何老娘笑道,“阿念那會兒著急用功是急著考出功名來好提親事,大寶二郎他們又不急著娶媳婦,不用那樣早三更晚半宿的熬,孩子們還小呢,熬壞了身子如何使得。”

    三姑娘何琪不禁笑了起來,都知道阿念當年是急著娶他家子衿姐姐,才那般用功的。

    何子衿都四個孩子的娘了,哪里還怕人笑,道,“那會兒阿念念書,晚上我都要給他做宵夜,他當時瘦的跟竹竿子似的,正是長個子的時候,半只雞燉了,再下面條,一大海碗,阿念都能吃光。”

    何琪笑道,“長個子時就是如此,大寶那幾年挑食多厲害,如今到了長個子的時候,先時他不喜歡吃肉,這幾年都吃得歡多了。”

    三姑娘笑,“我看是阿仁的法子好使。”大寶先時挑食,后來他爹江仁想的好法子,讓大寶自己收拾屋子整理院子,大寶興許是運動量大了,從此胃口大開,比吃啥補藥都有用。

    何琪想到丈夫的辦法,也不由一笑,道,“自從這法子靈驗后,二寶三寶都叫他們自己收拾屋子打掃院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蒲城县| 丰都县| 政和县| 安顺市| 嘉祥县| 车险| 休宁县| 芦溪县| 卢湾区| 马边| SHOW| 自治县| 靖江市| 嘉善县| 清水河县| 冀州市| 阆中市| 泰和县| 浪卡子县| 石门县| 茌平县| 延长县| 交口县| 东平县| 广元市| 鹿泉市| 赣州市| 临朐县| 金昌市| 定州市| 佳木斯市| 临清市| 明溪县| 莒南县| 蕉岭县| 梨树县| 新野县| 玉林市| 怀集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