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清國,盛京皇宮。 大政殿之中,一場會議正在召開。 一位清國官員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高聲念誦著一份戰報。 “五日前,明軍與李自成軍決戰固安城外盧溝河北岸。李自成軍強渡盧溝河,明軍殊死反擊,激戰中李自成龍旗被明軍太子朱慈烺所部火炮轟擊墜地,李自成軍遂大敗。 明軍乘勝進軍,已然占領固安城,斬首俘虜總數預計超過十萬,李自成殘部已然撤往保定,明軍正在追擊之中。” 聽完了這個戰報之后,所有在場的清國大臣盡皆動容。 濟爾哈朗一拍座椅扶手,不敢置信的說道:“這怎么可能?明軍只不過區區六萬,憑什么能打贏李自成的十幾萬人?” 濟爾哈朗所言,正是其他清國大臣所想。 憑什么? 大明憑什么贏? 多爾袞冷冷的說道:“鄭親王這個話就不對了,以少勝多這也是史書上常見的事情。” 多爾袞現在就想給濟爾哈朗一個大耳光。 早特么讓你南下你不南下,現在好了,明軍大破李自成,直接從垂死狀態又緩過氣來,看你怎么辦? 蠢貨,純純的蠢貨! 濟爾哈朗看了多爾袞一眼,哼了一聲:“睿親王你這個話就才是不對,以少勝多那是咱們大清能做的事,就明國那些爛透了的軍隊,憑什么以少勝多?” 多爾袞呵呵一笑,道:“那現在這個事情怎么解釋?” 濟爾哈朗頓了一下,道:“只能說,明國確實命不該絕!” 從濟爾哈朗的嘴里說出這句話好像有點奇怪,但如果考慮到這個時候明清兩國對峙的情況,其實又不算太過奇怪。 這個時候的清國高層,別看表面上天天喊著要南下滅明,實際上他們真正的意圖也就是當一當幾百年前的遼國,重現遼宋對峙的局面即可。 濟爾哈朗就是這種思想的最大支持者,這也就是為何多爾袞的南下屢屢遭到濟爾哈朗等人反對的原因,也就是大明不愿意和清國議和,不然濟爾哈朗必然是要大力推動議和的。 不是每一個清國高層都像多爾袞這樣野心勃勃的,像濟爾哈朗這樣的清國老一代開國貴族,他們出身于東北的深山老林之中,過的是無比險惡和艱苦的生活,現在的日子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堂了,完全沒有更進一步的必要。 只有多爾袞以及豪格這樣的年輕一代才真正渴望戰爭,想要通過建功立業來超越父輩。 多爾袞嗤笑道:“命不該絕?鄭親王啊,這個時候你說出這種話,說明你壓根就不懂打仗!” 濟爾哈朗大怒,道:“睿親王,你這話就過分了。俺跟隨著太祖從察哈爾打到喀爾喀,從朝鮮打到明國,你說俺不會打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