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通州城外,吳三桂軍大營。 雖然通州之中只有區(qū)區(qū)幾千闖軍,但是對于吳三桂來說,這通州卻似乎比他所據(jù)守的山海關(guān)還要更加的堅挺。 這一天,從通州之中出來了一個人,這個人騎著一匹馬,晃悠悠的來到了吳三桂的大營面前,說了一句話。 “我乃大順皇帝麾下宋獻策,前來求見平西伯。” 宋獻策可是和牛金星齊名的李自成智囊,所以吳三桂很快就接見了他。 剛剛見到吳三桂,宋獻策就笑著說了一句:“平西伯死到臨頭,難道都不自知嗎?” 吳三桂一愣,隨后笑了起來,制止了一旁就要發(fā)作的諸多屬下。 “宋軍師,你這一句話,倒是頗有上古蘇秦、張儀之風啊。只不過我聽說你們大順軍在京城下?lián)p兵折將,死了劉宗敏和劉芳亮,傷了李巖,這就是你所謂的讓我和大明死到臨頭?” 宋獻策呵呵一笑,拿出了一封信,對著吳三桂道:“若是平西伯不信的話,就看一看這封信吧。” 吳三桂接過這封信,看著看著,臉色開始變得震驚:“這、這是……” 宋獻策笑瞇瞇的說道:“這封信呢,就是這里面署名的四個人寫給我們陛下的信。敢問平西伯一句,若是這四個人當真如信中所言的話,那么……這北京城還能守得住嗎?” 吳三桂一時之間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這封信確實是來自于北京城之中,曹化淳、王化民、魏藻德以及周奎四個人寫給李自成的效忠信。 為啥會有這種信?原理其實就和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zhàn)前,一堆曹操的臣子偷偷寫信給袁紹表示效忠一樣,算是一個投名狀的東西,將來也好借此跟李自成討要官職。 讓吳三桂心驚的是這四個人的身份,一個司禮監(jiān)秉筆,一個東廠督公,一個內(nèi)閣首輔,一個皇帝的老丈人。 這樣的四個人如果都背叛了大明,這北京城……還能守住嗎? 宋獻策笑瞇瞇的看著面前的吳三桂,說道:“現(xiàn)在平西伯應(yīng)該知道,為何我說你死到臨頭了吧?等到我們大順皇帝陛下攻克北京之后再率軍東進,敢問平西伯能擋得住我們大順的百萬雄師嗎? 不如趁此機會投降,我們陛下愿意冊封平西伯為郡王,并且讓平西伯進入內(nèi)閣,兼領(lǐng)兵部尚書之職位,不知平西伯意下如何?” 宋獻策開出了比之前的說客牛金星要更加優(yōu)厚的條件,這是因為和牛金星來時相比,李自成的底氣已經(jīng)越發(fā)不足,只能夠用這種方式來加大對吳三桂的拉攏力度。 在李自成想來,若是能得到吳三桂的助力,即便是沒有城內(nèi)的策應(yīng),得到吳三桂的關(guān)寧軍相助,也是能夠繼續(xù)圍攻北京城的。 吳三桂臉色陰晴不定,心中確實也是動搖。 究竟要怎么做呢? 沉思片刻后,吳三桂道:“茲事體大,吳某委實不能獨斷,還請宋軍師到后面稍等片刻,待吳某和兄弟們商議一番,然后再做決定。” 宋獻策呵呵一笑,道:“正當如此,那么我便等候平西伯的佳音了。” 吳三桂讓人把宋獻策帶走,隨后就召集麾下的將官,商議此事。 關(guān)寧軍從萬歷年間的李成梁開始就已經(jīng)自成體系,多年來雖然更換過多位主將,但說到底其實也就是關(guān)寧軍的“武林盟主”罷了。 第(1/3)頁